出美术馆沿着南北向的Parliament St ,可以走到大本钟, 我非常喜欢这条街。事实上那一天我在这条街上走走停停两个来回,都还没看够。
正好赶上整点进行的Horse Guards Parade,时间不长。
在现代警察维持秩序的情况下观看古代骑兵阅兵仪式, 有些视觉碰撞和穿越时空的感觉。
穿过阅兵场 ,沿街看到The Guards Memorial。想起美国华盛顿的越战纪念碑前的雕塑,一样肃穆。这样的战士纪念碑在伦敦随处可见。
走着走着来到Palace of Westminster,更多人习惯叫House of Parliament(国会大厦)。
很感谢这位Guard 老哥对我的耐心解答,
问题一,在Westminster Cathedral前面这些人是在干什么?
回答说是反脱欧游行。 秩序如此井然。
问题二,有没有机会看到正在维修的大本钟的真容?
大兵哥答曰:西侧开了一个小口, 还是可以看到局部的。
于是我沿着westminster bridge 一直走到大本钟的东侧,看到了局部大本钟,以及泰晤士河和伦敦眼。
问题三,议会旁听是几点?
大兵哥回答说现在就有一场, 并且说即使你不参与,进去看看内部也很不错。
非常感谢这位老哥。转身回到旁听入口处排队。门口的工作人员解释说现在人太多, 进不去了, 如果想来可以参加晚上九点那场。
我当时想英国的公务员们不用睡觉呀, 好吧,又调整了计划, 决定晚上九点再回到这里。
因为还有时间, 所以就沿着泰晤士河一路走回到St Martin教堂,参加六点的唱诗。
走路回教堂的路上,一处纪念不列颠战役的纪念墙, 加拿大的空军每年也有纪念这场战争的隆重的仪式、阅兵和以及空军表演。
马路上的温馨小提示让我想起小学课本的一段话:“过马路,左右看,要走人行横道线...”
回到美术馆前,已是夜色阑珊。
时间不多, 匆匆忙忙在麦当劳买了些吃的,不到六点钟回到教堂。
这么正式的着装唱诗班还真是第一次见,他们的嗓音优美、动听,有如天籁之音。
离开教堂见到夜色中的美术馆,街上的行人未见减少,熙熙攘攘, 灯光异彩,夜色中的伦敦更美。
又一次沿着Parliament St,走回到国会大厦。
这座建筑是1830年火灾之后重新建造的, 但希斯敏厅却保留了之前的遗迹,最远可以追溯到1097年。
在英国时刻提醒你的就是“古老”二字,放眼看去身边都是动辄上几百年的建筑。
经过简单的安检, 进入建筑内部。 仿佛穿越了时光隧道,那种身临其境的带入感,像是眼前放映幻灯片,仿佛自己也在当年那个民主议会制诞生的地方,正在经历工业革命,见证民主制度在脚下产生,有当家做主人的感觉。
沿着狭窄的楼梯上到三层,当晚进入的是House of Lords。
隔着玻璃可以清楚的看到议员正在发言,但只可以旁听,不可以录像,拍照。
离开国会大厦的时候已经十点多了,会议还没有结束,我已经累了。
地铁里仍有很多匆匆忙忙的走来走去的人。再长的电梯都很有秩序,这个场景在日本也同样见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