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中的主人公蛤蟆先生患有严重的抑郁症,为了让它快点好起来,河鼠和鼹鼠等一干好朋友将其送往了心理医生苍鹭的咨询室……
在苍鹭帮助蛤蟆先生康复的过程中,我也在审查我自己,在蛤蟆先生理解自己的过程中,我也在探索我自己……
以下是我在阅读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感悟,小部分是书中原话,大部分为自己总结。
1. 或许你能交给他(她)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可同时也要清楚这是不是他(她)想要的,或许更好的方式是让他(她)按照自己的意愿去试试,而你要做的就是在旁边保护他(她),鼓励并且支持他(她)
2. 学会沟通,善于使用语言的艺术,这样即可以拉进对话者的距离,又可以增加亲切感。
3. 当你觉得一切都非常糟糕时,只有你自己可以拯救自己,而恰好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拯救自己的能力。
4. 必须完成的事,唯有靠自己才能完成。
5. 在照顾别人的同时,也要学会照顾好自己。
6. 人们在婴儿期就开始学习如何应对生活,我们后天应对事物的种种行为其实都有迹可循,回想下自己的童年,或许你就能明白自己当下的行为是从何处学来的
7. 不是发自内心的东西,就不能带来真正的改变
8. 对自我越深入的了解,也越容易引发激烈的阻抗。走向深层蜕变的过程,往往是痛苦的。
9. 没有一种批判比自我批判更强烈,也没有一个法官比我们自己更严苛。法官不会常常给人判无期徒刑,而我们自己却常常在谴责和不安中给自己判下无期徒刑。
10. 学会觉察自己,时常向自己发问。比如你能对自己好些吗?你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也许最重要的是你能开始爱自己吗?
11. 无论好坏,这就是我的人生,我既不是圣人,也非十恶不赦的坏蛋,我就是我自己。
12. 读书的最终目的应当是理解自己,理解他人,知晓规律。
13. 童年的经历对我们影响深远,或许现在的我们已经记不太清了,可事实正是因为每个孩子独特的童年经历而造成了他们对世界独特的看法。
14. 现实中绝大多数人都喜欢玩“可怜弱小的我”的游戏,以猛烈的抨击自己来进行道德绑架。
15. 凡事皆可留有余地,不焦躁也不自满,用以迎接更好。最坏与最好,皆大不过死生。
16. “我好,你也好”是一种发自内心信念的行为,信自己,也信他人,而不一定非要信神或超自然。
17. 人们总是让重要的事情就这么过去,或许是只有在事后才发现它们如此重要。好好珍惜如今还在我们身边的人,用心感受自己身上发生的每一件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