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平时有记录孩子成长过程中有趣、温暖的童言的习惯。最近我说过的最让自己后悔的话是在3月份的一个晚上,我俩坐在床上玩儿,我开玩笑说,你太调皮了,把你换掉,好不好?换一个听话的小朋友回来。Pizza说,不好,不换。看着孩子无辜的眼神,我突然意识到,这样讲很不好,会让孩子产生心理阴影,觉得妈妈不爱他了。我赶紧补救说,妈妈刚才是跟你开玩笑的,妈妈向你道歉,以后不讲了。Pizza看着我说,我就不讲把你换掉,因为我怕你会不喜欢我。
很多时候,只是一句无心之言,很多时候,我们心里并不是真的那样想,但是,那一刻,就是说出了那样的话。即便知道那样做不对,正确的教育方式不应该是谩骂、怒吼,可是,火上来的时候,还是会忍不住冲孩子吼,说出一些不当的言辞。事后冷静下来,追悔莫及。
撕坏的衣服很快就能补,而恶毒的话却给孩子的心留下创伤。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他们按照这个社会认同的人生轨迹,结婚,生子,成为父母。可以说,为人父母是最低门槛的一种身份标配了,不需要任何技能的习得就可以成为他人的父母。然而,真正为人父母,特别是成为一个优质的父母,是需要学习的。
可是,大多数人都没有这个觉悟,想要去学习如何做一个优质的父母。生在这个时代的年轻父母们,每天顶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伴随着迫切想要打破阶层的焦虑,或许会对孩子的学业较为关注,但是对孩子心理层面的关注却忽略太多。
就像马伊俐在一个访谈中说,有一次她因为孩子不听话,打了女儿的手心,文章听说后马上打电话质问她,为什么动她女儿?马伊俐说不就打了手心吗,至于吗,气愤地挂了电话。作为70后的马伊俐,她说我们70后的人都是这么长大的,我们的父母都是这么教育我们的。
其实马伊俐的问题并不严重,比她问题严重的人多了去了。有一次,我在幼儿园门口接Pizza放学,看见一个孩子的奶奶还是外婆,站在幼儿园门口的马路中间,手叉着腰,当着众人的面,大声斥责她的孙子,两个人站在马路中间足足骂了十来分钟,孩子脸上一片灰暗。
多少父母都在用原生家庭的方式教育着下一代,即便他们恨透了自己父母的教育方式,但依然在用同样的方式恶性循环,最后所有的恶果只有孩子来承担。
或许我们不能成为一个完美的父母,但至少我们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小心祸从口出,你的一句话可能就会断送孩子美好的一生。
以下罗列了一些父母口中说出的伤害孩子的话,每一个父母都应当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对孩子说过这些话。
1、不耐烦型
“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呢!”
“跟你说了多少遍,你都不听!”
“你烦死了!”
2、比较型
“你看人家某某,每次考试都拿第一。”
“你看人家某某,多听话,哪像你这么调皮。”
3、威胁型
“我打死你!”
“我不要你了!”
“把你卖了。”
“你再这样,我就不喜欢你了!”
“我再也不管你了,随你的便好了。”
4、讽刺型
“就你那样,还想当球星/歌星/画家。”
“就你那样,一辈子都没出息!”
“连这么简单的一件事情你都做不好,你将来还能干什么?”
“瞧你这德性,长大肯定成不了才……只配上街擦皮鞋。”
“怎么又做错了,你真笨。”
5、权威型
“你听我的,都是为你好。”
“我说不行就不行。”
“我是你老子,你必须听我的。”
6、贴标签型
“你这个胆小鬼。”
“你真笨!”
“坏孩子!”
“没出息!”
“你不行!”
为什么有些父母喜欢用语言伤害孩子?
知乎上有一个回答:心理学上有一个解释叫“投射”,你的父母怎么对待你,他们就有怎样的问题。
严苛——完美主义面对现实的挫败;
贬低——对自身现状不满;
暴躁——压力无法释放;
暴力——过分在意公平,努力没有获得相应的回报;
嘲讽——自恋,自认怀才不遇;
冷漠——性欲被压抑;
......
“小人物”也有大自尊,尊重孩子,并不是对他们百依百顺,而是要把孩子看成一个独立的个体,尊重孩子的意愿和选择,放下身段,和孩子站在一个平等的高度上对话。
专家认为,孩子的心灵是脆弱的,他们希望得到支持和理解,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会使孩子信心百倍,但是一句粗暴的呵斥,足可以使他们的尊严收到极大的伤害。因此,轻易地否定自己的孩子,对他们的能力表示怀疑是非常可怕的。这些打击性的话,在孩子的心中是最严厉的判决,无情地将他们变成了家庭或学校的“另类”。在与周围环境格格不入的同时,他们的心灵世界也会变得一片灰暗。
一句话可以让人坠入死亡的深渊,也可以让人获得生存的勇气。只有常沐浴阳光的孩子长大后才能站在光下,愿父母们都能管住嘴,避免祸从口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