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信坚持的力量 —— 张萌
01
今年年初我在电影院看了六遍《古墓丽影》,是的,一个月内六刷了同一部电影。
我并非《古墓丽影》的忠实粉丝,而是被女主角,那种不屈不挠精神打动了。
她打拳击,被对手死死扣住,爬起来,再打。
从未成功过,也罢,爬起来再打。
后来在踏上寻找父亲的冒险中,屡次濒临在生死边缘,
凭借敏捷的身手和强壮的体魄,让她一次又一次地化险为夷,
最终打败了强劲的对手,平安归来。
她以前所遭遇过的失败,所有的价值回馈,在此刻体现的淋漓尽致。
让我不得不由衷感叹,一个人要想获得成功,都需要经过反反复复不断的失败,尝试,再失败,再尝试…
坚持产生的力量是巨大的。
回想起自己对时间管理的学习历程也有同样的经历。
在时间学习上绝对算得上久远,大概10年前,我就开始阅读有关时间管理的书籍:《番茄工作法》,《如何掌控自己的时间和生活》,《把时间当做朋友》…
兴致来潮时,就把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集中在一起,去图书馆啃个三四天。
仿佛只要刻苦闭关修炼,就能像太上老君一样,最终修炼成仙。
可是理论知识是懂了一堆,在实践过程中总是栽跟头。
曾经给自己定了一个目标,要对着镜子每天练习演讲,但没能坚持下来,最后还是放弃了。
上台演讲还是大脑一片空白,毫无逻辑,避重就轻。
我甚至怀疑,时间管理大概跟自己无缘。
再后来看到时间管理的书,就像体内打了疫苗的小强,杀虫剂尽管喷吧,反正对我没用…
以人为师,行走有力量 ——张萌
02
而就在2018年初的时候,意外的我听了萌姐的《人生效率手册》音频课,
原本抱着我就看看,我不动的想法,后来就被萌姐激情四射的演说感染,仿佛有魔性般,整个10小时的音频反复听了至少三遍,再后来开始着手计划自己的演讲目标。
其中有一句让我记忆非常深刻的话:以人为师,行走有力量。
这句话时时刻刻回旋在我的脑海里,于是我报名参加了一个500强高管的线上演讲课,课程结束后,我抓住了一个机会,非要去到线下亲自拜访这位老师。
不得不说,这位老师演讲能力真的超级强,观点独到,开拓了我的视野。
这不仅加深了我对课程的认识,还被这位老师的人格魅力深深的感染,让我心存感激。
并暗暗发自内心的许下承诺,以后我一定也要成为这样有影响力,对别人产生价值的人。
回想起来,以前苦苦追求的演讲能力,耗费了大量的时间精力都没有建设性的收获。
如今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就有了突破性的成长,不仅说话条理清晰,激情满满,克服了上台演讲的恐惧,还获得了优秀演讲奖。
就像孙悟空历经了五百年的等候,才破土而出,金石为开。
真真切切的,感受到以人为师的力量和给我带来的改变。
我知道这句话将伴随且奉行于我的一生。接下来的目标,就是亲自去拜访萌姐。
敢于迎接困难,才能克服困难 ——张萌
03
读《人生效率手册》,回顾自己对时间管理的学习历程,
发现以往失败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学习没有形成一个闭环,只有输入没有输出,也没有复盘反思。
一个完整的学习应该是:计划→实施→总结→评估→再次计划,而以前我总是关注于计划和做,根本不知道问题出在哪,如何才能进一步改善下一次的计划。
人格发展的三个阶段:本我、自我、超我。而最高的境界在于超我,也就是反思,在脑中把整个事情重现,思考下一次面对同样的情况,该如何解决。
所以这就是萌姐所说的复盘反思,做总结笔记的重要性。
“只有知道问题出在哪,下一次才能避免同样的错误。”
2.过于完美主义,害怕“缺陷”和犯错。
以前我总是害怕自己犯错,所以计划做到一半出现状况时,就干脆直接放弃了,直接放弃,比接受自己失败更容易让人接受。
而现在了解到,人生而就不完美,我们的一生都在学习、犯错中不断进步,我们要允许自己犯错,允许自己的暂时笨拙,错了没关系,下次我还会做得更好。
“完成比完美更重要。”
我明白了,过去是我心态不好,太急于求成。
3.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我反复思考多年来,为什么自己学习时间管理这么久了,还是管理不好时间,而当我听完《人生效率手册》就有转折性的改变。一个非常重要的的原因,是因为我看到萌姐做到了,有人做到了我认为没有可能做到的事情。
除了因为自媒体时代给我们带来更直观的信息的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抱团成长,萌姐让我看到榜样的力量。
下班加油站的存在,让我知道有这么一群“异类”,跟自己一样,每天早起直奔目标,互相学习鼓励,持续成长。
“一个人走的很快,一群人可以走的更远。”
感谢“异类”的存在,让我知道自己并不是孤身一人,抱团成长,才是正确的学习方法。
就如张爱玲在《非走不可的弯路》的结尾写道:
“在人生的路上,有一条路每个人非走不可,那就是年轻时候的弯路。没有这一成长过程,就没有真正的成长。”
正如《古墓丽影》里的女主一样,在时间管理上,我做过,我也错过,不变的是我坚持成长,
希望有一天,能够实现人生的理想,不断升级,成为人生的高手中的高高手。
我不怕输,有跌倒了再爬起来的勇气,依旧在成为更好自己的路上奔跑,24岁的我依旧在成长,我还会再坚持60年,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