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活的旅途中,有人在追逐星辰大海,有人却蜷缩于一隅,将苟且当作生存的常态,甚至为自己的饮鸩止渴而沾沾自喜。当我们把目光聚焦于那些为了一时的安逸、一己的私利而选择妥协与敷衍的行为时,不难发现,这种洋洋得意的苟且,不过是一场自我麻痹的幻梦,最终只会让我们在平庸与狭隘中迷失方向。
苟且,是对生活的敷衍。有些人将日子过成了复制粘贴,每天重复着毫无意义的琐事,对工作潦草应付,对学习浅尝辄止,对理想避而不谈。当别人在为梦想拼搏,在挑战中突破自我时,他们却满足于现状,为自己不用付出努力就能“安稳度日”而洋洋自得。他们蜷缩在舒适区的茧房里,用“知足常乐”麻痹神经,却不知生命的活力正在这种自我安慰中悄然流失。生活原本充满无限可能,沉溺于苟且,就如同蒙上双眼的旅人,看不见沿途的风景,也抵达不了远方的目的地。
苟且,是对道德的漠视。为了利益,在工作中偷工减料,在交易中弄虚作假,在竞争中不择手段;把社交当作利益交换,用虚情假意堆砌人脉;在书本边徘徊不前,以“够用就好”搪塞求知本能;见到有人遭遇霸凌,为没有殃及到自己而暗自窃喜。他们在利益的泥沼里打滚,用人格尊严换取蝇头小利。他们或许能得一时之欢愉,却永远失去了坦荡立于天地间的底气。当为了苟且而抛弃道德底线,就如同在前行的道路上挖掘深坑,终将自陷其中、孤立无援。
真正的人生,不应是得过且过的苟且,而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对生活的热爱与担当。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心中的信念,不畏艰难险阻,砥砺前行。司马迁忍受腐刑之辱,历时十三载著成《史记》,为后世留下宝贵的历史传承;袁隆平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只为让人们远离饥饿,为人类粮食问题做出巨大贡献;敦煌研究院的研究员在荒漠中与千年壁画相伴,用毕生心血守护了文化瑰宝;南仁东带领团队踏遍深山,历时二十年建成“中国天眼”,为探索宇宙搭建起桥梁。他们的人生没有苟且,前行的道路亦或布满荆棘,但正是这种拼搏与坚持,让生命绽放出了震撼人心的光芒。
我们当以清醒的头脑刺破苟且的幻象。在工作中保持匠心,在生活里坚守热爱,在诱惑前守住底线;不畏惧改变带来的阵痛,不沉溺短暂的安逸,以破茧成蝶的勇气直面挑战。如此,方能在岁月的沉淀中,收获一个真正值得骄傲的人生。
不要为了自己的苟且而洋洋得意,因为生命的意义,在于绽放与超越,在于为这个世界留下一抹独特而绚丽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