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年轻人,很喜欢形容自己的一句话是:间歇性踌躇满足,持续性混吃等死。其实不仅是年轻人,很多中年人,甚至老年人,都是如此,包括我自己,总是毅力不够。
隔了很久以后,我今年过完年第一次再次背着电脑和书来到家附近的图书馆,大概下午一点半抵达,然而我惊讶的发现,这时候的图书馆,已经是座无虚席了。我来来回回踱了两圈,都没有找到一个可以坐下的空位,无奈之下,我只好背着书包,去到藏书区,找个角落,坐在地板上,打开自己带的《双城记》开始阅读。
在这个过程中,我一直在反思我自己:我真的是太懒了!应该早上起床的时候就来的,为什么还是拖到了下午呢?去图书馆这件事情,明明每一次都很享受,却总是很难将自己从家里抽身出来。平时上班自然不必说了,周末的时间,一觉睡到中午起床,下午收拾家务,打扫卫生,白天的时间就这么过去了。好不容易晚上有了一点时间,却觉得上了一个星期的班好辛苦,想看部电影,看点综艺,大脑放空一下,犒劳一下自己,于是一天过去了,到了凌晨12点却迟迟不肯睡去。
而周末的时间,施同学好不容易休息,两个人一起赖赖床,中午做顿好吃的算是加餐,下午打打球,到了傍晚,又要开始着手准备第二天的午餐,整理一周的账目,收拾收拾通常就到了晚上九点多,周末不敢太晚睡,剩下的一个多小时的时间,漫无目的看点书,或者刷会手机。于是,以为时间很充裕的两天双休,就这么过去了。
而想看的书,想写的文章,想学的小语种,通通都没有安排上。于是,我带着一种自责的,惭愧的心情又开始了新的一周,寄希望于没有完成的to do list能够在工作日的晚上打卡完成…
小时候父母告诉我们的那句简单的道理:学要学的认真,玩要玩的尽兴。不要总在学习的时候想着要去哪里玩儿,而在玩的时候又想着老师今天上课讲了什么,还有好多作业没有做完…这样做的后果往往就是学也没有学好,玩也玩的不开心。
我小时候非常佩服那种同学:提前把作业做完再玩。我相信每个班上基本上都有这种类型的同学,但是绝对是少数的。这样的人,对自己有着极强的管理能力,能够很理性的区分轻重缓急,毅力极强。这样的同学,学习成绩一般都不会太差。很不幸,我没有成为那种同学。
在我的学生时期,我虽然一直是班里的好学生,但是我仍然是那个与拖延症苦苦斗争,从未赢过的人。我经常开玩笑的说:我从来没有看过元宵节的直播晚会。不是因为不喜欢看,而是因为十六就要开学了,这个时候的我正在奋笔疾书的赶着写作业,一天写掉一根笔油,也不算是什么了不起的事。
这种拖延的习惯,几乎是伴随着从小到大的,大学的时候在考试的前两天开始疯狂刷题,背书,在即将答辩时急着赶论文…
细想为什么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改掉这个坏习惯,我觉得有一个很大的原因,就是我还没有为此付出过太大的代价。即使一直处在不到最后一刻不开始的状态,可是最终的结果是:作业虽然是赶出来的,但是交上去也蒙混过关了,对比那些直接交白卷的同学,觉得自己已经很厉害了;虽然大学期末的考试周都是过着类似高考的紧张学习生活,但是却也总能考的不错,毕业论文也顺利通过,至于各种专业证书考试,虽然都是低分飘过,我还总是以一种很自豪的语气吹嘘着:我一个月考的初级会计,1个星期考的人力资源证书哦…
很莫名的,这种明明不应该被提倡的临时抱佛脚的状态,却成为一种似乎可以炫耀的资本。
可是我想很多的机会,可能就在这个拖延的过程中慢慢流逝掉了。只是我太拖延,以至于都没有看到这些机会,以为它们不存在。
有一位博主说:最重要的事情永远只有一件。忽然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后来的我开始想要让自己变得随性,变得知足,少一些纠结和矛盾,充分享受自己当下以及我已经做到的事情。
反思自己,很多时候的挫败感在于自己想要的太多,这也想要,那也想学。但是这一桩一件的to do list,就像一个个的怪兽一样,想要去打怪升级,都是需要消耗自己的毅力的。而人的毅力资源有限,往往任务清单上的事情看起来太艰巨,还没有开始,就已经消耗掉了绝大部分的毅力,而剩余的毅力,根本就不够去完成那些to do list了。
曾经在一本书上看到说:如果你想要完成一个任务,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把你的任务拆分到不可拆分为止。比如说你想要每天跑步,那么你就把你一开始的目标拆分到你每天让自己换上运动装备就算完成今日的任务;你想要每天输出写文,你就拆分到打开电脑建好word文档就算完成今日的任务;你想要每天看书,那么你就把你的任务拆分到每天把这本书有翻开就算是完成。
把任务细分到不可再细分为止。其实就是在节省你的毅力资源,把开始这个动作,变得消耗最少的毅力甚至是不需要消耗毅力。一想到你每天需要跑3公里,没有完成就算是任务失败,还没开始你就会感到头皮发麻,双脚像注了铅一样,你觉得你肯定很难完成,干脆就不去开始;一想到你每天要输出写2000字,你觉得毫无灵感可言,一个字都写不出来,于是你直接关掉电脑;一想到看书需要消耗至少1-2小时,还得专心致志,你算一下自己的时间,觉得自己没有完整的两个小时的时间,于是你想着算了,明天再看吧…我们的那些宏伟目标,就是这样死于摇篮的。
最重要的事情只有一件,永远聚焦于当下你认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把这件事情一步一步拆分,拆分到最小分子,然后以最小的力量去完成这些最简单的任务。
反思我自己,我觉得我就是因为想的太多,导致一件事情都做不好。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每次只要我背着书包来到图书馆,我都能轻松码出一些字,尽管手机也在旁边会有干扰;但是我在家的时候,尽管家里只有我一个人,我也仍然无法专注的码字。因为在家里,我总觉得我有很多码字以外的任务,比如地板要拖,衣服要洗,要准备做晚饭,要看看工作上有没有什么事情…这导致我越写越迷失,总觉得表达空洞,无法继续。
而在图书馆里,大家都在看书,做题,写字,在这里,这才是我此刻唯一的任务,至于没有做完的家务,让它留着吧,天又不会塌。
嗯,没错,就是这样。专注于当下,专注于此刻,任世界纷纷扰扰,我自岿然不动。
以上,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