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儿子独立起床的第二天,之前因为喊孩子起床,让我头疼不堪,喊半天不起来,要不然磨磨蹭蹭的,有情绪,多半是不愉快的,让我觉得上学这样事,似乎是我的事而不是他的事。当时和伙伴聊起这件事时,她说:“当做一件事感到痛苦时,一定是我们的方法用错了”。这句话,听过很多遍,但真正遇到事时,而却发现总是陷入事中,用情绪处理问题,我决定换一种方法,把事情交给主人,不再包揽,过度的包揽也是对孩子的一种控制。
上周,我们找了个时间,认真的聊聊这件事,该如何解决。父母与孩子谈话时,一定要注意谈话的氛围和肢体语言,平视且注视孩子,“儿子,早上我决定不再喊你起床了,因为早上我也有很多事要忙,你自己想想办法吧,或者我们一块想?”儿子吭吭唧唧的不同意,“不行,妈妈,你就要喊我起床!”“那我们一块商量个让我们彼此都满意的方法吧!”最后达成一致,我可以提供一次帮助,早起只喊他一次,叫醒后,就不再负责了。
今天是执行规则的第二天,学生7:20要到校,我在6:45喊孩起床,确定把他叫醒后,我忙着做饭,当饭菜准备好时,我抬头看了一下表7:05,丝毫没有动静,似乎是又睡着了,我悄悄走进屋,原来小家伙呼呼的又睡着了。我蹑手蹑脚的走出来,心里面没有着急,而是想着,这次犯错误大一点的话,可以学习的更深刻一点。回到厨房,听到有动静,7:10分看着孩顶着一头炸毛,揉着眼睛,穿着拖鞋,站在客厅。过一下脑子在说话,是我这段时间刻意提醒自己的,“晚了吧?让你不早起,你看还有10分钟的钱,你快迟到了~~~~”这些话在我脑子里闪过。不能说,至少他自己起床了,没睡过,鼓励吧,当时尊重一下我自己的心情,鼓励的话,没说,因为我不知道接下来会不会迟到。无言以对时,我就给他伸了个了大拇指。孩子问我几点走,我说“长针指到3走,比较合适。”从我们家到学校骑车也就5分钟路程。孩子胡乱洗手,坐那喝了几口汤,15时大声说,“妈妈我喝饱了,咱走吧。”走过去一看碗,还剩大半碗稀饭,只吃了一点点。此时一定要按捺住情绪,把所有的情绪,担心化为沉默,调整了心态,那是他的早饭,不是我的,他有自己人生的体验,饱了就是饱了。上午饿了也是他自己应该面对的。此刻我可以选择唠叨他,强迫他,让他多吃点,那只是我作为成人的理解,他听完会很烦,这样做只是尊重我的想法,这样的爱,怎么能谈的上是爱呢?就这样在沉默中,我们两个下了楼,骑上电车,到了学校,儿子下车,我猛然看到他哆嗦的下巴的,问他怎么了,他说冷,我停下来帮他拉上衣服拉链,想了很久才说了,“孩,我看见你早上吃那么少,我很担心,我怕你吃的少,营养跟不上,生病。”孩子说“我吃饱了,不饿!”孩笑嘻嘻的跟我挥手再见。那一刻充分体验到,我们作为父母最应该控制的是自己的那颗遇事就无处安放的心。
也许,孩子在以后仍然会迟到,但作为父母,我们也要明白哪些是孩子的事,哪些是他应该去面对,去自己想办法解决的事情。而不是我们剥夺他体验事情的机会。我们也要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孩子会有办法解决的,如果犯错误,那也无需大惊小怪,因为错误是最好学习的时机。我们人类的发展就是遵循这个规律的。
父母的持续不断的学习,是对孩子最好的教养,也许学习过我们的孩子在学习上并不是很优秀,但我们的目的是努力做一个合格的父母,构建一个良好的亲子关系,让孩子成为一个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幸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