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12-07
早上六点起床,就急忙收拾好自己,六点半背上背包,从家里出发,到约定的地点去集合。匆匆忙忙在指定的地点,吃了一点早点,6:50我们准时从县城出发,奔向运城国际学校,开始了为期两天的学习。
早上一共听了四位专家的演讲,干国祥老师的《作为终有一死者对世界的理解和解释》,荣卫东老师的《写作课程重建与有效教学路径》,叶黎明老师的《写作,究竟什么最值得教?》,王开东老师的《随心写出真境界》。
下午听了三位教师的课堂,张建文老师的《面向时代的写作教学》,严盈侠老师的《如何写好一个故事?》赵格芳老师的《中考考成作为训练》一一一审题和立意,紧接着最后是几位专家的点评。
下午本来五点半结束,专家点评热火朝天,以致于延长了半个小时。六点结束,我和同行的几位朋友匆匆赶回夏县。回到家简单吃了个晚饭,整理今天的笔记。今天在点评中说的最多的是攀爬,我就把自己今天攀爬的经历做个回顾。
我进入深度语文的群里翻看了今天的新信息,关注了几位大师的微信公众号,急急忙忙在他们的微信中关注了一番,觉得这些大师确实厉害,再回想今天听课的时候,感觉有些演讲太深理解不了,有些课堂感觉自己不是太满意,现在再回想,觉得自己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今天我感觉自己收获最大的有这几处:
叶黎明教授的演讲,一、写作知识的开发,她讲到了三点:第一点,从无到有,并且说到了读后感,特别指出,我们可以去评价,也可以抒情;第二点,从少到多;第三点,从粗到细,这点中他说描写要生动,描写要具体,描写要有感情。 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多用名词动词,少用形容词。她说一堂扎实的写作课,需要教师从充裕的知识中选取少量的学生最需要的内容作为保障。她讲到了,只是教学的误区是贪多求全,课堂中满汉全席,而学生接受不了,消化不了,迁移不了。二、任务情境的创设,在这一环节里面,她提到了用写作知识去解决问题,在问题解决中去调用写作知识,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她通过好几个案例来展示,如说服校长的案例表达要得体的案例这些案例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给我的教学一启迪,叶教授说读写结合可以让学生复述次数多,创造各种机会,让他有思考,因为未经思考的知识是没有意义的。
王开东老师的《随心写出这境界》,他的演讲给我更多的是老师的风趣幽默,老师众多的下水文老师更多的教学的理念态度。
赵格芳老师的《中考考场作为训练》的课堂,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会了学生审题有题目想到了什么学生的自由发言,有带领球队的成长,心灵的成长,粗糙经历的成长,好奇心的成长,沙漠中独行的成长,然后赵格芳老师从教室家里的关注,进一步把他们的视野带到了外面。徒步攀爬,写作业收集笔杆知识的攀爬,心态的攀爬,家长的攀爬,这指的是付出。说到付出,赵老师列举了汶川地震、天眼之父南仁东、徐利亚心跳视频、黄旭华等等,接下来赵老师提出如何将审题外化为考场作文呢?让学生们写一写,并给出了孩子们写作的模式。我非常喜欢赵老师的这一堂作文课,准备回家之后把赵老师的课进行打磨,转化成自己学生的作文课。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攀爬的经历。用赵老师最后一环节来说就是:深度语文的充电学习的攀爬的姿态是最美的,因为我从这样的姿态中可以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这是一次自身素养的成长历程,也是一次语文人心灵汇集的好去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