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山坡上,每到春末夏初之际,点点的红色似乎一夜间就从野草灌林中冒出。这点点的红色就是山丹丹。初时,她与野草没啥区别,一但开花,周围的一切都成了陪衬。
山丹丹不是群花盛开,而是孤芳自赏。她婷婷玉立于岩石旁和灌木间,迎着山风傲然努放,似乎在向人诉说着:我就是我,不一样的烟火。山丹丹花开六瓣,花瓣细长,花朵外弯,其颜色多为火红,如果近观,红的耀眼。山丹丹花别看小巧,却开的霸气,只要她一开花,其他的花花草草都黯然失色。山丹丹的霸气不但表现在艳压群芳,还表现在她不惧风雨,敢向自然挑战。一场狂风骤雨过后,与她相伴的山花野草都蔫头搭脑了,只有山丹丹,栉风沐雨后愈加显得妩媚妖娆。
山丹丹不但霸气美艳,而且生命力极强。她耐干旱,耐瘠薄,对自己的生长环境从不挑剔,只要有一抔泥土她就能扎根生长。山丹丹的生命力还表现在她的花期上。别的花,多为“昙花一现”。比如山桃花和山杏花,开起来那是漫山遍野,铺天盖地,让人惊叹。那些盛开的花枝也甚为好看,真是杏花白如雪,桃花红似霞。然她们的花期却很短,十几天就凋谢了。唯有山丹丹,从五六月到八九月,都能看到她俏丽的身姿和火红的容颜。
山丹丹虽长于岩岫野草之间,出身平凡,其花也不像牡丹、芍药那般硕大张扬。然而,她的低调内敛却难以掩盖她的天生丽质,更难以掩盖她的内心高贵。山丹花初看平常,但越看越耐看,越看越好看,越看越喜欢。山丹花真似一个璎珞矜严的纯情少女,那么妩媚动人,那么灵巧秀气,那么优雅高贵。她在无形中散发出的魅力,让人只可远观,不可近亵。
就在这山丹丹花儿艳艳地开放着的地方,不知不觉出现了一所“希望小学”。
上世纪的九十年代,许多好心人开始在贫困山村援建“希望小学”。正好,扶贫工作队也进了村。在工作队的斡旋下,村里的“希望小学”很快竣工了,还成为周边几个村的中心校堂。学校在建时期,驻村的扶贫工作队高队长等人,经常到工地巡视,查看工程质量问题。那次,高队长发现有一段墙砌的不好,坚持让施工方推倒重来。高队长说,学校是百年大计,不能有任何质量问题,否则我们对不起孩子。盖好的学校为二层的楼房,上下有十几间教室。下面有几间房作为老师的宿舍兼办公室。
新学校落成不久,来了一位女教师,姓苗。苗老师是省师范学校毕业的本科生,那时是二十刚出头的姑娘。她家离学校只有几里地,也算是本乡本土。据说,她毕业后分到了县一中,但她自己要求到了这个山村小学。许多人对她的做法不解,认为她放弃城里的舒适生活到山村教书太傻了。对此,她只是一笑置之。其实,无论在哪个时代,都有舍身取义之士,而女性总是“巾帼不让须眉”的。从花木兰的替父从军,到穆桂英的军中挂帅;从樊梨花的文武双全,到冼夫人的征服岭南;从文成公主的进藏,到昭君宫女的出塞……铮铮铁骨和寸寸柔肠在她们身上合而为一,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苗老师个头不高,也就一米六左右,鹅蛋型的脸庞上均匀地分布着五官。她的眼睛不是很大,即不是杏核眼也不是丹凤眼,但两个眸子很黑,两眼很有神;鼻头小巧,鼻梁挺直;两片嘴唇不薄也不厚,一笑,露出两排洁白的牙齿。苗老师那年短发披肩,乌黑的秀发上别着一个好看的蝴蝶结,脖子上围着一条很鲜艳的红围巾。苗老师属于那种初看一般,越看越好看的人。
以前村里的学校是没有外语、音乐和美术课的。苗老师来了后,不光教语文,也教外语、音乐和美术。苗老师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再加上受了几年的专业训练,她的歌声已经很美丽。她在给学生上音乐课时,她的歌声和孩子们的歌声在教室里飞荡,飘到了天涯。苗老师上的外语课,在孩子们眼前打开了一扇窗,让他们看到了自己走出山村的希望。
就在新学校落成的第一年夏天,连续下了好几天大雨,把山山岭岭都滋润了个透。平时干涸的山沟里也开始有了遄急的洪水。这天下午,苗老师冒雨送临村的几个孩子回家,返回时,在那座漫水桥上,被突然而至的山洪冲走。幸好,有几个村民刚巧从那经过,把她从洪水中抢了回来。但是,山沟里的乱石还是撞伤了苗老师。扶贫工作队的高队长给县里打了电话,县委立刻派了小车到村里接苗老师去县医院救治。一个多月后,苗老师才从县里回到学校。
苗老师平时就在学校住,双休日如果学校没事就骑着她的电车回家。听说,她在大学时的男朋友也是本县人,毕业时本来要和她一起到山村教书,后来反悔了,没有履行自己的诺言。苗老师却义无反顾地留在了山村学校,一直到三十岁还没结婚。
那年,扶贫工作队和村委会联合举办了一场“山村青歌赛”,工作队、村委会、村小学共派出七位评委,苗老师代表村小学参加。他们模仿中央电视台,每位评委一块小黑板给选手打分。亮分以后,再去掉最高和最低的分数,其他五位评委的分数相加就是该选手的得分。工作队和村小学都出了节目。学校的节目是苗老师演唱的《山丹丹开花红艳艳》。工作队和苗老师的节目都被评为满分。最后,选手们集体合唱的《歌曲祖国》,把“青歌赛”推向了最高潮。台下的掌声和欢呼声差点把老天顶破。村民们说,咱村的“青歌赛”,比中央电视台的还好看!
扶贫工作队从村里正式撤离那天,许多村民都到村口送行,苗老师也去了。她还是围着那条鲜艳的红围巾,在那里婷婷玉立地站着,真像一株火红的山丹丹。
后来,国家实行了“教育扶贫工程”,把分散在各村的学校都撤了,让山里的孩子们集中到县城新修建的寄宿学校上学,食宿费和学杂费等全由政府负担。那些在山村学校教书的老师们,自然也都到了县城。
苗老师呢,你可还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