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这一生,不可避免会接触很多人。
生活在光怪陆离的世界,终归舍不去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你可以有一个封闭的空间,过起清闲隐居的生活,不再为世俗所累。也不想拥有过多的压力,就想那么一个人静静的,那份恬静的悠然自得会令你陶醉其中。
而你还未到五六七十,也没有储蓄够养老的财富,也或你觉得拥有的已然足够,你仍然会有舍不去的亲情,舍不去世事的繁文缛节,舍不去衣食住行的点点滴滴,哪怕你就是在养老院砌个长城,也还需要牌友间的互动碰糊。
人,这辈子,永远不可能活得只剩下自己。
你挎着菜篮去买菜,也会与大叔大妈打交道,观看菜品的新鲜质量还需讨价还价;你坐在家中,突然电路不通或水龙头坏裂,你也要与物业去沟通反馈情况;你就是净身出家做个隐者,还要面临众多的香客,不可能一个人在深山老林过一辈子,还要吃喝住宿,风雨雷电、虎豹豺狼都够你喝一壶的,况且野人的能力你估计也不俱备。
既然不可避免要与人打交道。人之初,性本善,保持一个良善之心与人交往,与己磨合,本是一件天道浑然的过程。
可社会发展往往不会以人们潜意识的意志为转移,我们都是平凡人,没有圣人般的独具慧眼。真挚与虚伪,唯在生活的磨砺中慢慢体味其过程,去品尝那份酸甜苦辣涩的五色韵味。
当接触的一批又一批人中,有义薄云天的,有阴险狡诈的;有仗义疏财的,有勾心斗角的;有拳拳真情的,有自私自利的;也只有这一趟路的历练与颠簸,才能挖掘出生活的哲理与人性的真谛。
年轻时,崇尚豪情奔放,常有四海之内皆兄弟的情怀。仗剑高歌,煮酒英雄,沙场秋点兵,岁月的沉淀,逐渐由外向变得内向,甚至偶尔有些木讷。不愿去打招呼,不愿参加聚会,可能心灵中有些坎一下子难以过去。
这些坎可能是真心俘获了虚伪,可能是挚诚回馈了欺骗,可能是热情贴上了势利,也可能大众思维一样“一日归蛇咬,十年忧井绳”。变得胆怯了,畏惧了,不敢再有雷霆万钧的义气势,不敢再有锋芒毕露的纯净感。变得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小心翼翼的行事处事,最中庸的保守也是明哲保身。
当生活形成一种自我防御式,这本就是一个消极的警钟。该特有的属性,该奔腾的性情还是应该洋溢。你也可以拿个笔记本,将身边的人和事好好梳理一遍,最终会柳暗花明的发现,舍与得总是相辅相成的。
你从一个地方失去的东西,总会在另一个地方获取。它转来转去,不管经过多少层人手,经历过多少环节的轮流运转,最终还是会回到自己的手中,或者是以另种方式获得。
当然心灵是归于纯净良善积极向上的方向。
你可以做个简单的实验:用10张百元大钞,每张钞票上写上具有自己特色的一个字。你可以拿这些钞票去小贩中买菜,也可以去超市中购物,也可以与朋友打打麻将,也可以其它任何消费,看看很多时候,这其中的某些钞票偶尔又会回落到自己手中。
它可能经历了无数的渠道,转过形形色色人的手,最终风水轮流又回到原位,也有没有回到的,只是在等待,等待你足够健康,把情义当财富一样倾情流通,这份概率冥冥中总会有回报。
你也可以深夜阳台上泡一壶清茶,好好回顾身边的朋友,其实不乏志虑忠纯之辈,他们一直在默默的帮助你,支持你,给你以鼓励,予你以援助,是一生值得珍惜的恩情贵人。他们从不知索取为何物,哪怕地老天荒,白发苍苍。
你缺少的只是生活中的发现,眼光偶尔停留在乌云密布的云端,没心情游览身边桃花盛开的源地。生命,舍与得,自在情理,没有一个个平心静气悠然的舍,哪来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得。
所以,如果你是一个优秀良善的人,就把你那份情义真挚的力量纵情奔放出去吧。三十年纵人生,你会收获满满,摒去魍魉与丑恶,哪怕就一个机遇,也足够撑起你一生的剑峰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