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昔在黄帝,咨于岐伯,作《内经》,以究天人之奥。其言曰:善言天者,必有验于人。然则善言人者,必有验于天矣。天人一也,未识天道,焉知人理!
慨自越人、仲景而后,秘典弗著,至教无传。叹帝宰之杳茫,怅民义之幽深,徒托大象(宇宙间一切事物之本原),不测其原,空抚渺躬(犹"己"也),莫解其要。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育子之母虎,性尤凶猛),众号苍鹰。哀彼下泉之人,念我同门之友,作天人解。
天人解
阴阳变化
阴阳未判,一气混茫。气含阴阳,则有清浊,清则浮升,浊则沉降,自然之性也。升则为阳,降则为阴,阴阳异位,两仪(天地)分焉。清浊之间,是谓中气,中气者,阴阳升降之枢轴,所谓土也。
枢轴运动,清气左旋,升而化火,浊气右转,降而化水,化火则热,化水则寒。方其半升,未成火也,名之曰木。木之气温,升而不已,积温成热,而化火矣。方其半降,未成水也,名之曰金。金之气凉,降而不已,积凉成寒,而化水矣。
水、火、金、木,是名四象(四时之象也)。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分而名之,则曰四象,合而言之,不过阴阳。分而言之,则曰阴阳,合而言之,不过中气之所变化耳。
四象轮旋,一年而周。阳升于岁半之前,阴降于岁半之后。阳之半升则为春,全升则为夏,阴之半降则为秋,全降则为冬。春生夏长,木火之气也,故春温而夏热。秋收冬藏,金水之气也,故秋凉而冬寒。土无专位,寄旺于四季之月,各十八日,而其司令之时,则在六月之间。土合四象,是谓五行也。
五行生克
五行之理,有生有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盖天地之位,北寒、南热、东温、西凉。阳升于东,则温气成春,升于南,则热气成夏,阴降于西,则凉气成秋,降于北,则寒气成冬。春之温生夏之热,夏之热生秋之凉,秋之凉生冬之寒,冬之寒生春之温。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土生金也。
相克者,制其太过也。木性发散,敛之以金气,则木不过散,火性升炎,伏之以水气,则火不过炎,土性濡湿,疏之以木气,则土不过湿,金性收敛,温之以火气,则金不过收,水性降润,渗之以土气,则水不过润,皆气化自然之妙也。
重点摘抄
“人有无妄之疾,医乏不死之方,群称乳虎,众号苍鹰。"
阴阳变化
“四象即阴阳之升降,阴阳即中气之浮沉。”
五行生克
"其相生相克,皆以气而不以质也,成质则不能生克矣"
"土为四象之母,实生四象,曰火生土者,以其寄宫在六月火令之后,六月湿盛,湿为土气也。其实水火交蒸,乃生湿气,六月之时,火在土上,水在土下,寒热相逼,是以湿动。湿者,水火之中气,土寄位于西南,南热而西凉,故曰火生土,土生金也。"
心得
黄元御做《天人解》是阐述中医的基本思想:天人合一。事实本来如此。"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天、地、人本就是一体,与自然界相生相伴,须臾不分离,只不过是从人的视角来看这个世界并将其做了便于人类理解的归类而已。本是不可或缺的一体,自然相互影响。
五行生克部分讲到相生相克以气不以质,成质则不能生克。生活中看侍事物习惯以其质、即功能外观来区别,学习中医要习惯于以气来看。
这部分还讲到湿气的形成。火生土是以四季时序讲解,土生金则是以八卦方位来讲。牵强?还是我理解有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