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为道日损。——《道德经》
知识的学习,要不断的增加积累。追求真理,要不断的放下自己的主观意识,修改固有的认知。
小时候爱鼓捣东西,一节电池,一个小灯泡,一段其它玩具拆下来的线,配合一些其他小东西,一个简易的床头灯就完成了。
那还是个梦想要当科学家的年纪,真的会有一种迷之创造成就感,每完成一次,就会买一罐健力宝喝,真的是很开心。
后来上学,学了自然,学了物理,学了化学,原来生活处处有科学。
依稀记得,小时候看《还珠格格》,小燕子帮助香妃会,就是好人好事,帮助有情人终成眷属,被容嬷嬷扎,就是坏人好可恶,坐等反转啊。
长大后,有人说,头顶绿油油的皇上才是可怜人,皇后身为正宫维护宫里纪律也没毛病。
以为的黑不是黑,你说的白是什么白。
小时候的想法真的记不清了,但是现在的自己,已经懂得,一个人的好坏黑白是说不清的,因为很多时候,你不曾站在对方的立场,又有什么资格去评价呢。局外人,看的清,却不一定看的明白。
阅读理解真的是个有用的能力。
不单单是说语文考试猜作者心思的那个阅读理解。
“xx和xx打赌...转发达到一百万就赢了,不转不是中国人”。
“马总今天生日,转发到群里奖励Q币”。
“《震惊!他说过这番话...》”
“《亲身经历,成功的秘诀,必看!!!》”
从QQ到微信,为什么很多招人吐槽的事,还有一些人乐此不彼的跟身边人传播。
一段话,一篇文章,一个论点背后,作者为什么要说出这样的话,他又是出于什么考虑而有这样的想法。
现在信息化如此的频繁而又琐碎,大数据对个人偏好的引导,即使是吃瓜群众,也架不住天天吃啊。
同样的一件事,参与者也好,旁观者也罢,大部分情况,不过都是管中窥豹,略见一斑。
因为不懂,所以无法分辨。夹杂着个人情绪的,把一切都往自己所认为的那个真相去牢笼。
太阳底下无新事,知道的越多,才发现自己的无知和浅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