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持续高效阅读-吴刚
2015-7-14
目录:
- 阅读的分类
- 杠杆阅读法
- 问答
笔记:
今天谈的“阅读”概念:书籍阅读,其实是通用的
一、阅读的分类:
根据目的:愉悦自我(诗歌、文学;注重过程)、实用类(被迫、主动;注重结果)
根据难度:α阅读,β阅读
二、杠杆阅读法:
杠杆阅读法适用于愉悦类与实用类之间,略偏向于实用类
要根据书籍的类型来选择相应的阅读方法,没有哪一种阅读方法是绝对通用的
为什么很多人不读书:
借口一:没时间读书→
读快一点;
相关背景知识很重要→要主题阅读;
15-20分钟构建基本框架已基本足够
借口二:读书没用→
用看书赚钱;
读书是非常有用的,只不过大部分人没有执行力,并没有转换为行动
书籍其实只不过是作者系统的和你对话
看完所有相关书却没有实践vs只看完半本书却实践很多,明显后者收获更大
《杠杆阅读术》步骤:知-选书、行-读书、会-用书
1、选书:
地点:在实体书店,实体书相比电子书效用更高,翻阅更方便
看作者:实践者or理论者,媒体人?
看价格:选对一本书才是最大成本;35元以下者比较好,真正的实践者并不指望买书赚钱,而且实践者的书也不会太厚;
限制时间: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如15m内挑10本书,然后按上面的标准筛选;给自己时间限制效率才会高
注意:
经典书和新潮书都按上面的标准来选
别人推荐的书并不一定适合自己,因为每个人的短板并不一样,知识背景也不一样
老子这类经典最好还是用β阅读法中的素读法,不求甚解自己去读
豆瓣、亚马逊等评分书评可以做参考,但都别看太多,重要的是自己拿到实体书看
排行榜本身只是销量,和书本身的价值未必相应
实用类不要选择“编著”的
2、读书:
提问题:主要是为了关注自身,每本书都会涉及很多,可能很多和当下的自己都不相关;带着目的读书,自己最想关注什么、最想解决什么
看结构:看前言、后序、目录;可根据前言看目录
选内容:只看自己需要的部分,一般1-2章已基本足够
记笔记:在书上做记号(可以增加印象,而不是记忆),记笔记(用自己的语言写)
3、用书-触发行动:
必须72h内采取行动
分享给他人:分享是最好的阅读
4、实例:
目的问题:
设定时间,实际时间
结构:用自己的话写出来
记录:记录要点
行动:
三、问答
- 跳读书籍的危机感是其实是虚构的,不要把书看得很神圣,很多时候作者也是拼凑出整个结构的
- 不用特别整理书籍,整理不是目的,学到方法并且实践才是有效利用时间
- 专家从来不是读出来的,专家是做出来的,学者才是读出来的
- 记忆不是阅读的目的,阅读本身都不是目的,只有在有效情形下会应用相关技能才有用
- 不要迷信搭建个知识体系这种说法,个人知识体系不是刻意搭建出来的,所谓体系是在定期的回顾和思考过程中浮现出来的,是水到渠成的
- 笔记是和自己的问题相关的体会,而感悟只是感觉,价值比较少
- 大约1%的书值得看第二遍,不要浪费实践的时间
- 读经典的作用是改变气质,并非实用主义,所以方法有所不同
- 一般一书一记,笔记格式也不用太纠结,要随时更新,没有最好的,只有更合适的
- 碎片时间最好用来阅读自己写下来的东西,会容易触发行动
- 要做生产者,远好于消费者
- 与其去找各种书单,不如列出自己最近最希望解决的十个问题,通过自身的问题列表去找书或请教相关达人
- 大道至简:主要是时间成本,真正厉害的往往极其简单
- 了解作者的生平和时代背景,也有助于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