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我收到一封邮件:“来稿收阅,通过了,恭喜你……”
这是我学习写作3个月以来,第一次主动投稿,居然过稿了,很开心!
虽然是一篇小短文,但是写起来可费劲得很。
几天前,我在群里看到一则征文通知,主题是:如何在工作中找到价值感和成就感。这个主题可大着呢,不好写,关键是要求篇幅限制在1200字以内,怎么办呢?
又是画思维导图,又是翻书查资料,细微的兴奋和焦虑伴随着我,这种感觉很奇妙。
磨磨唧唧地,好不容易完稿,到最后,我发现字数超了100多……我像嫁女儿一样,看着自己辛辛苦苦写出来的文字,只好忍痛割爱,把文章删减到1200字以内。
投稿后,我心怀期盼,却不敢抱有太大期望。毕竟这是我写作生涯第一次主动投稿,而优秀的人又那么多。
今天收到过稿通知后,心里还是小高兴了一会儿。
就在刚刚,我刷朋友圈,有两个朋友都转发了一篇《致谢信》,朋友还说看得热泪盈眶。
我很好奇,点进去看了一下,这篇致谢信是中科院的一位博士论文的致谢部分,在网上刷屏了。
一篇致谢信而已,为什么会刷屏呢?
这位中科院的新晋博士,他叫黄国平,网上流传的致谢信是被人节选后发布到网上的。
获取博士学位,现在也不算稀奇了。可是黄国平的成长和求学经历实在是有些令人震撼,看完之后,我情不自禁的陷入了深刻的反省中。
12岁母亲出走,17岁父亲离世,同一年婆婆也病故了,可怜黄国平还重病在身,以后还有谁去管他死活……
接连失去亲人,病痛也折磨着他。我们常人认为的精神痛苦和身体折磨,这些足可以毁灭一个人。可是,黄国平踩着这些磨难,把它当做垫脚石,一步一步走向平常人难以企及的成功,当真是令人敬佩。
煤油灯下写作业和读书,是黄国平最开心的事。
抓黄鳝、养小猪仔和出租水牛,是他主要的经济来源。
夏天光脚走滚烫的水泥路,冬天穿破衣服打着寒颤去领作业本,这是他人生中最微不足道的考验。
苍天有眼,黄国平在学业上有幸遇到好心人的帮助,他凭借自己的聪明勤奋,终于一步步取得了中科院博士的成就。
看到黄国平博士的苦难和成功,我真想狠批自己一顿。为了一点小小的成绩就沾沾自喜,差点就荒废了今天这大好学习时光。
我反思了一下今天所做的事情。我早上6:00起床后,读了一章雪漠老师译评的《道德经》,然后在平台更了一篇文章。之后我又读了半本书,审了一篇稿子,跑了个步,然后,还有什么呢?
我想不出来了,剩下的时间好像都发呆去了,我甚至拿着手机在各个APP上来回点来点去。这么一个完整的学习时间被我撕得稀碎,心疼……
以后要多反省,对自己好一点,多把时间用在学习提升上面;也对自己严格一点,不断地让自己跳出舒适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