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阳春三月,气温正好。窗外的一树桃花开得正旺,嫩粉色的花瓣皎洁美丽,让人不禁想赞叹几句。用什么话来夸赞它呢?《诗经》中的那一句“桃之夭夭,灼灼其华”立时从舌尖流出。

中国是桃的故乡,桃至今已有3000多年的栽培历史。世界上桃的品种有3000多种,中国占1/4以上。它可分为食用桃和观赏桃两大类,观赏桃主要是观赏桃花,桃花色彩种类丰富,有桃红、嫣红、粉红、银红、殷红、紫红、橙红、朱红……十分赏心悦目。


关于桃子,在中国有许多美丽的神话和传说,在传说中,桃是神仙吃的果实。吃了头等大桃,可“与天地同寿,与日月同庚”;吃了二等中桃,可“霞举飞升,长生不老”;吃了三等小桃子,也可以“成仙得道,体健身轻”。正因为此,桃子被称为“仙桃”、“寿桃”。

在《西游记》里,天官里的王母娘娘做寿时,就曾设蟠桃盛会招待群仙。这虽然是神话,也说明桃决非一般水果可比。有了这样的背景,桃花似乎也就带上了几分仙气。

写桃花的诗,除了白居易的《大林寺桃花》应该就数崔护的那首《题都城南庄》了吧。“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这首诗写得真的很美,那种与美好只有一面之缘,而后再无法相遇造成的淡淡的惆怅和愁思我觉得棒极了。

后来孟棨在《本事诗·情感》里添油加醋地把这个故事润色成了一个俗烂的爱情小说。作为一个喜欢看无脑傻白甜的happy ending文的姑娘,这个故事仍然让我觉得无力吐槽。

在文中,崔护明显是个闷骚男,见人家姑娘长得漂亮就想撩,不顾女孩孤身一人在家,男女有别,心里喜欢就拿话去逗引人家。简直不知道为什么要介绍说他“性情孤洁寡合”!

撩完了你要真心喜欢人家那就让你家里人来提亲呗。他偏不,怅然离去之后,整整一年都没再想起人家。直到第二年清明节才突然记起:欸,去年这会儿我在南庄那儿好像遇到过一个美人儿,不知道她现在怎么样了?去了那发现没人,还在人家门上乱题诗。后来听说她因思念自己而死,还能坦然抬起她的头让其枕着自己的腿,哭着祷告道:“我在这里,我在这里!”真不知道该说他多情还是薄情。

至于桃花女,不过是万千个养在深闺中,难得遇见一个英俊文雅的外男就春心萌动的闺中女子中再典型不过的一员,也没什么值得多说的。

故事的结尾桃花女死而复生,嫁与心中的良人。至此,整个故事似乎圆满结束,然而我内心却觉得这身份悬殊,毫无感情基础,只凭借看脸结合到一起的两个人婚后的生活可能不那么令人看好。

桃花林下的一见钟情,最终会在荷尔蒙消退后被阶级差异、崔护的风流多情又薄情、没有共同语言等问题一点点消磨的一干二净,只留下一篇苍白的故事作为后人的谈资。

桃之夭夭, 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 宜其室家。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
    虚空中的兔子阅读 1,216评论 25 17
  • 石阶的尽头,是一片豁然开朗的阔地,目之所及,是无边的桃树,百亩桃林便是指的这个地方了。 此时访桃,与桃花无关,与碧...
    木易_西楼阅读 843评论 3 14
  • 我们好久不谈人生,我们长大了。 高中那会儿最爱做的事,就是拉着任何一个亲近的人坐着聊人生,聊理想,这甚至成为...
    菅mang阅读 198评论 0 1
  • 其实最近看的基本人资书内容都是大同小异的,都是分章节的主要讲了人力资源管理的职责、人力资源规划、人才的招聘...
    心平气和海阔天空阅读 667评论 0 0
  • 小时候 When I was a little kid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Yearning was a tin...
    奶香味旅途阅读 663评论 2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