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上半年推出的《欢乐颂2》在一片期待声中如约而至。然而,掌声却未随之而来。随着剧集的播出,该剧引来质疑声不断,剧情拖沓、广告乱入、MV注水、人设走偏……就连服装造型等,都成了观众们的吐槽点,《欢乐颂2》的豆瓣评分也直接从第一部的7.3下跌至5.3,连及格线都未达到。
无独有偶,今年8月上线的《无心法师2》也因演员阵容大换血、剧情没新意让观众颇为失望,豆瓣评分从第一部的8.3降为6.4。
近日,在腾讯视频热播的“港剧”《使徒行者2》也未能逃脱“剧二代”的魔咒,虽然7.5分的豆瓣分数尚未到达让人大失所望的境地,但是比起第一部的8.1分,这个成绩还是稍稍逊色。由此,我们不难发现,国产电视续集似乎陷入了“剧二代”的魔咒——大多数的电视剧续集未曾迎来一如既往的好评如潮,相反都出现了口碑“断崖式”下跌等问题。
其实,“剧N代”的生产模式源自影视产业高度发达的美国,许多我们熟悉的美剧都采用了这种模式。2004年开播的《豪斯医生》于2011年收官时共播出了8季;2007年开播的《生活大爆炸》在今年5月以谢耳朵向艾米求婚为第10季划上了完满的句号;《实习医生格蕾》目前已播至13季,且其制作方ABC电视台已宣布继续制作第14季,该剧也因此成为ABC历史上最长寿的连续剧之一;《权力的游戏》自2011年开播以来已播出6季,每季的豆瓣评分都在9以上……
相较于此,我们的国产“剧N代”却总是不能让观众满意。究其原因,笔者认为有以下几点:
观众: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影视剧之所以会有第二部,是因为第一部的成功带给了观众足够的期待,其产生的超高人气足以“嫁接”给第二部。但是,希望越大,失望也就越大。制作方精心打造的首部影视剧赢得了观众无数的鲜花与掌声,更为续集埋下一个“大坑”——假如第二部的剧情和表演未能与第一部的水平相持,那么续集则会立即被观众的批评声所淹没。《无心法师》就是一个典型案例。
其实看过《无心法师》《无心法师2》的观众都知道,这系列自制剧在制作上完全超过了一般网剧,甚至超过此前热播的《楚乔传》《孤芳不自赏》,主演演技也在线,剧情也耐人寻味。遗憾的是,《无心法师2》依然受到吐槽无数。很多网友评价说,演员阵容大换血、剧情立意不高,是他们弃剧的重要原因之一。事实上,《无心法师》的原著小说跨越民国、新中国时期,网剧改编当然也是延续这个故事时间线,因此该剧就有了一个广阔深远的故事背景,但是剧情却回归到小情小爱之上,难以支撑这样宏大的背景。所以,不少观众看了也表示,格局太小,将惊悚拍成了小清新。
其实,越来越多的好剧已经将观众的口味“养”得越发刁钻,这是一件好事。但是,对于制作精良的电视剧,观众还是零抵抗力的。笔者认为,观众的“高期望”不应该成为影视剧创作者的“枷锁”,而应该成为鞭策他们在创作的道路上“精益求精”的重要力量,让片方时刻以观众的高标准严于律己,最后拿出高质量的作品接二连三地征服观众。
制作方:被偏爱的总是有恃无恐
如果说“剧一代”一般是逐步靠口碑赢得观众的芳心,那么含着金汤匙出生的“剧二代”往往从制作到播出都有知名演员与团队、影响力巨大的播出平台等保驾护航,如此明显的心理优越感自然会令制作方理所当然地认为观众定会买账,制作上就不思进取甚至不走心。
今年上半年的《欢乐颂2》在东方卫视和浙江卫视双台都收获了破1的收视好成绩,并且上映首日更是斩获了7.4亿的网播量,不仅如此,《欢乐颂2》无论是剧中人物还是主要情节都时刻占领着微博热搜前列。这些现象似乎都在向我们强调这部“剧二代”的大火。然而,实际情况却是《欢乐颂2》的口碑高开低走,心安理得地消费着前剧的余热之下,最终没能好好守住前剧打下的江山,豆瓣分数更是下跌至5.3。
《欢乐颂2》之所以被“虐”得如此体无完肤,一个重要原因是前剧导演孔笙被替换。说到孔笙,想必大家都不陌生。一部《父母爱情》,让梅婷成为第30届飞天奖视后;一部《琅琊榜》让万千观众重新认识了演员胡歌;一部《欢乐颂》,让王凯、靳东等演员长期占据热搜榜。三部大剧各具特色,但导演同为孔笙。而《欢乐颂2》的导演则换成了简川訸,相较于孔笙导演的部部佳作,简川訸则多年来一直专注于执导不太热门的谍战剧,例如《蝴蝶行》《王大花的革命生涯》等。不是说简川訸不够优秀,而是对于这类都市生活的题材他不一定能够掌握精髓,导演突然被换,这就使得《欢乐颂2》的画风突变,小包总冷不丁变成了油腻大叔,小蚯蚓也不如从前那般直爽可爱……
不仅如此,《欢乐颂》播出完毕后,仅用13个月就完成了第二部的剧本改编、拍摄和上映,如此短暂的制作周期,质量自然可想而知。究其原因,还是制作方为了加快资本回收,在首部作品余热未散尽之前,在最短的时间内上线一部作品,已经赚到盆满钵满的他们根本无暇顾及作品质量。毕竟,热播剧续集可是各大卫视及视频网站争抢的大肥肉。
当然,如果制作方一味只追求消费观众,那么整个影视剧市场的质量则会越来越让人堪忧。要解决这个问题,制作方就要在珍惜首部作品带来的高口碑的基础上,对于影视作品有慢工出细活的匠人精神,加强自律,自觉地为影视剧质量把好关,拥有淘汰危机感,不要一味追求“圈钱”来挑战观众的底线,这样不仅会让“剧二代”继续保持首部作品的“双高”水平,在第一部的基础上再创佳绩也不是不可能。
片方:你们喜欢的演员,我可能聚不齐
事实上,因为首部作品的大火让演员迅速蹿红后,片酬也“水涨船高”,因此剧组迫于资金压力不得不重新考虑新人选。对于观众强烈呼吁《武林外传》出续集时,导演尚敬就直言:“我再也请不起这些人聚在一起拍戏了。”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使徒行者2》上,该剧开播之初,因为佘诗曼和林峯的缺席,使得一大波观众早早的就宣布要对这部剧“大失所望”。
观众在追剧的时候多多少少都带着自己的情结,可以是对剧情也可以是对剧中的演员。毕竟在长达数月的过程中,优质好剧早就与观众培养起了一定的感情。如果续集的演员阵容、剧本情节等选择毅然决然地“大换血”,那么观众对之的感情也可以是“说断就断”。在这个背景下,如果续集作品想要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就要尽可能选择原班人马出演,让观众对于角色的标签意识得到进一步强化,使之带着情感看剧,重温情怀的同时也能再度提升作品热度。
结语
总而言之,续集不一定是没有品质的创作。美国电影《教父》第二部就不比第一部差,港剧《溏心风暴》第二部一样有着很高的声誉。现如今,国产剧“剧二代”频频陷入困境,主要还是制作方缺乏危机意识。我国的影视剧市场没有淘汰制,影视剧一次性拍摄完成,再向卫视及视频网站一次性出售后,他们已经稳稳地赚了钱,完全没有后顾之忧。如此心安理得的制作方,自然不能被鞭打出更优质的作品。
对于此,观众应当抱有一定的期待值等待续集,不要鸡蛋里挑骨头但也不能对劣质作品一味纵容,这是我们的底线;而制片方也要带着危机意识进行影视剧创作,这是他们的工作原则。如此这样,才有可能让整个影视剧市场变得越来越好。在不久的将来,《琅琊榜之风起长林》《大军师司马懿之虎啸龙吟》也将播出,至于它们能否打破“剧二代”的魔咒,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