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昨天的谈,谈一下我对书中各个人物的简单看法。
太白金星:不忘初心的关系平衡者
太白金星位居启明殿殿主,直接对接玉帝的凌霄殿,负责协调各方关系,应该对应的就是单位的办公室主任。
他长袖善舞,八面玲珑,洞察人心,说话做事滴水不漏。
繁琐的工作、复杂的关系、逼仄的处境,消耗了他的工作热情,很多次让他厌倦疲惫。
但上级不时抛来的隐约的修成金仙的告知,还有内心期盼再升一级的不甘心,让他经常在奋进和躺平之间纠结。
他看惯了人性的阴暗面,见多了各方势力的轮番登场,希望自己能够如王母所说:超越因果,太上忘情。
但他总是忍不住八卦之心、恻隐之心、正直之心、悲悯之心,总想不忘初心:救苦救难、普渡众生。
最终他得成金仙,“说话像发公文似的”,但他把最后一缕浊念元婴甩给观音大士,求得一丝自由和自在,他终不能完全做到“太上忘情”。
这也是他的最可爱,最可贵之处。
孙悟空:也有软肋的神通广大者
一直以来,我都挺不愿意看关于西游记的其他版本的,因为86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是我的偶像。
神通广大、乐观积极、斗志昂扬、不畏权贵,六小龄童饰演的孙悟空满足了我对英雄的所有幻想。
所以,我不愿意,或者说,我不敢看其他版本的西游记。
哪怕是后来杨洁导演拍的新版《西游记》中的孙悟空,我都不能接受。
当我看到孙悟空跟几个强盗打个好几个回合时,我直接起身离开电视前:“这几个凡人强盗还值得孙悟空打上几个回合?这是武林高手,不是孙悟空!”
周星驰《大话西游》里的至尊宝孙悟空,我一边看一边内心排斥;动画片《大圣归来》里的英雄落寞的孙悟空,看得我心酸不已。
《西游记》原著是我唯一一本没有阅读的四大名著,听说那里面的孙悟空顽劣甚至野蛮,我不敢看。
我一直在努力维护我童年偶像的完美形象,那个我一直想成为的自己。
打开这本《太白金星有点烦》,看到那个冷眼旁观、眼里闪着疏离防备的冷意的孙悟空,我看得好生难受。
甚至我看到最后,开始担心害怕,所有人都在配合演出,每个人都在勾心斗角,那个战天斗地的孙悟空也乖乖演出,好难过:这个世界还有救吗?
终于,孙悟空痛恨自己偷了六耳猕猴的命运,最终用残蜕去寻六耳猕猴的魂魄,“还他一段因果”;
玄奘留下正念真灵,重返人间,翻译佛经,普渡众生;
太白金星一丝浊念“托孤”观音大士,逍遥人间;
在这里,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人性不屈的光芒,看到了无法“太上忘情”的可贵。
我的偶像没有崩塌,我好像开始可以接受这个不那么嚣张、甚至有些窝囊的孙悟空。
或者,他不是窝囊,他只是有了自己的软肋。
我有点想看《西游记》原著了。
观音大士:努力成长的能力突出者
观音大士被莫名其妙塞了一个“护法”的任务,自己被迫接下,劳心劳力得做着事,还被如来的正统弟子们针对设计,差点被掀下马来,着实委屈。
她一边处理和如来、玄奘的复杂关系,一边还要和职场老手太白金星斗智斗勇,真心不易。
幸亏二人“不打不相识”,从彼此防备到并肩作战,也算是聊以安慰、长了见识。
二人能“化敌为友”,靠的是二人都无法“太上忘情”,都愿意为人间疾苦做点什么。
人呀,都是在沟沟坎坎中,不断成长的,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玄奘:坚守本心的执着追求者
这本书中的玄奘一出场就挺不受欢迎的,原因很简单:没有一个辛苦的打工者喜欢见到一个背景强大的空降者,而且你还得为他的升迁之路镀金添色,真是费力又伤心。
用文中的原话:他根本意识不到大部分修行者对逾越规矩者的厌恶和警惕。
所以,最开始的玄奘是让人气愤的,是嚣张的,是幼稚可笑的。
所以,当他最后在即将修成正果之后,选择了保留正念真灵时,所有人都大吃一惊。
他说:我不要凭着金蝉子的身份轻松成佛,而要以玄奘之名留驻凡间,方不负大乘之名。
那一刻,所有人感觉复杂,包括书本前的我。
是呀,大家只看到了他凭借佛祖二弟子的名声呼风唤雨,但又有谁问过他怎么看待这个身份,他是否愿意接受这种被安排的命运。
最后,他做出了自己的选择,摆脱了被控制的命运,他拒绝“远离人间疾苦”,不想“失了本意”,做回了自己。
玉帝、如来:讳莫如深的上位者
玄奘背后的命运安排者,就是玉帝、如来这样的上位者。
玉帝、如来在文中从未正面出现,但他们一直出现在文中的每一个角落。
所有人的忙碌都围绕着他们的意旨展开,所有人的角力都在努力让他们满意,所有人的心思都在揣测他们的隐喻。
他们从未出现,他们无处不在。
一道看起来普普通通、满是套话的文书,因为没有从官方的大雷音寺发出,而是从佛祖的居所鹫峰发出,瞬间便寓意深长。
玉帝在一封灵山文书上画了一个先天太极,未置一词,上面阴阳二鱼的循环往复,让太白金星冥思苦想,也不得其果。
玉帝送了一条锦鲤给如来,说是与佛有缘,二者瞬间心领神会,“隔空推手,微笑间一桩交换便成了,如羚羊挂角,无迹可寻”。
他们看似法力无边,下属看似俯首帖耳,但暗流涌动,各方力量暗暗较量。
王母推杯换盏、谈笑风生,对太白嘘寒问暖间,完成了对抗玉帝安排的布置;
佛祖正统弟子排兵布阵,暗中筹划,默默对抗如来对他们力量的削弱和制衡。
没有一个人,活在关系之外,没有一个人,可以随心所欲。
六耳猕猴:死不认命的执念者
在庞大的关系网,和强大的权力面前,小人物可以通达,可以苟活,也可以心怀执念。
六耳猕猴不甘命运被更改的现实,一次次对命运发起冲击,在数次投告无门后,选择了对最高权力发起致命冲击。
虽然瞬间殒命,但纵是以卵击石,也在坚硬的石头表面留下了一抹痕迹;纵是以石投海,也在海面激起片刻的涟漪。
最终,孙悟空选择了“寻回六耳的魂魄,还他一段因果”。
看,这个世界还是会有一丝改变,而每一次巨变就是从这一丝改变开始。
但也正如作者所写,六耳猕猴总觉得要不是当初被窃取身份,后来孙悟空的轰轰烈烈应该是他的命运,其实,后面的命运也有孙悟空自己的机缘呀!
执念,对不对,该不该呢?
无法回答。
打开一本书,我看见了众生,看见了自己。
刚发现这个封面,很有深意,尽管我们无法随心所欲,处处被掣肘,但我们仍然可以选择完成一些内心所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