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用了一句这么粗俗的话来做标题呢?并不是故意来吸睛,如果你看过《百鸟朝凤》,那么这句台词绝对可以代表整部电影的一个态度,不可或缺的点睛之笔,有骨气,接地气!
去年《百鸟朝凤》就上映了,但是一直没有看,只看新闻说因为导演吴天明一跪,硬生生将这部奄奄一息的电影跪出了一条活路,有导演下跪恳求观众买票的还真是破天荒头一回,不可否认这是一部良心好电影。
春节旅途总是漫长的,最好熬的莫过于看两部佳片,拿着平板烂片丛中手指划过《百鸟朝凤》终于可以下载了呢,一部都说不错的电影我肯定非常愿意下载的。
片头父亲带着儿子天明去焦三爷拜师学吹唢呐,焦三爷认为天明没什么天赋但是最终还是收了天明为徒,每天练习的就是到河里练气吸水。这时候吹唢呐的人还是地位比较高的,要是有谁去世谁能有幸被焦三爷吹上一曲《百鸟朝凤》那绝对是无上的荣耀,然而这一句几乎很少有人听过,只有好品行德高望重的长者才能配的上这样的曲子。
天明之后又来了师弟蓝玉,蓝玉的天赋比天明高了很多,焦三爷经常带蓝玉出去跟大的师兄弟们一起学习干活这让天明很失落。天明吸水更加勤奋了,虽然他想过放弃,但最终还是坚持了下来。这里要夸奖一下小演员,每一次哭戏都感觉很真实每一滴眼泪都能落到观众的心上,演技绝对甩当红小鲜肉几条街。
时间流逝,文化也在更迭,天明和蓝玉都长大了,焦三爷最终把《百鸟朝凤》传给了用生命呵护唢呐的天明,蓝玉被师父请走。天明还没有出师,大的师兄弟们却都纷纷不愿意干了,唢呐的地位慢慢没有那么重要了,除了对《百鸟朝凤》的一点点敬畏。
新旧文化的碰撞与更迭是一个必然要经历的过程。在一次演出中,天明带着师兄弟们出唢呐,对面进来了洋乐队,还有妖艳贱货唱起了小情歌,台下的人一下气就被吸引过去了,一群男人们望着台上搔首弄姿的歌女流口水……天明不服气,讲了一句非常提神的话:干嘛不吹,又不是来给别人舔又鸟巴的!本来我都觉得整部电影会一直这么平淡下去,这一句以来倒是突然提了一下神,感觉到一些些挣扎,非常接地气,非常真实!
这个时候唢呐显然已经落没了。结合目前的时代背景,唢呐确实是落没了,至少在大城市里面是行不通的,不过乡村还是十分常见的,平时婚丧嫁娶没有唢呐搞出点动静来都不算是风风光光办过事情。你要真去村里调查,你们喜欢这些吹唢呐的唱歌的么,十个就有九个说不喜欢,但是确实也什么其他的东西来替代这些习俗,改吹得还是得吹该打得还是要打,吹吹打打这样才感觉风光有面子。
电影里各位师兄弟们都纷纷外出务工奔生活去了,曾经他们引以为傲的唢呐他们再也不碰了,因为他们觉得靠这个根本活不下去。非也,非也,若是说唢呐落没了我不争辩,你要是说唢呐不挣钱我似乎还不那么赞同,虽然也发不了什么大财。我有个伯伯专做红白喜事的,总有亲戚嘲笑说,哟,你这忙,轻松又挣钱,好吃好喝,吹个喇叭10分钟400块呢!这话肯定不假,如果你去过农村,红白喜事随随便便唱首歌100元/首起,为了面子还是得点,点的还不少。有意义么,有吧,没意义么,真没有!
一直有个问题搞不明白,为什么村里的村队们在别人婚礼的时候总是唱一些离别伤感的离歌,在别人葬礼上总唱一些开心欢快的情歌。难道结婚不值得开心?有人逝去很让人开心?不明白!
电影里,唢呐从万众瞩目抢手的高技能变成了城镇里乞讨无人问津的冷技能。天明接受了政府把《百鸟朝凤》录制成视频做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请求。唢呐正式宣布“死亡”!不单单是唢呐,中国传统的渐渐失传的乐器还有很多,最典型的就是二胡,街边艺人拉得再好好像也感觉上不了什么台面,因为太小众,一首《二泉音乐》一响起就忍不住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钱,然后就没有然后了,这就是大中华乐器传承的一个局面,虽然只是街角一景,但是也可见一斑。二胡《赛马》我的最爱,无可替代!
《百鸟朝凤》看完是能让人引发思考和共鸣的,有态度但是很沉重,没有好的票房也是必然的。一般人为什么要看电影呢?因为无聊因为想寻找开心,没有人愿意去电影院受教育感动一塌糊涂然后废那么大的脑筋去思考一个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去改变的东西,所以很多无脑的电影可以很火,虽然没有故事没有逻辑但是有颜值能笑出来也很愿意去买单的,因为看电影的目的达到了,我开心了,我笑了,这就够了!
抛开唢呐本身,感觉导演想传达给观众的是一种信仰,不单单是一个技能本身。人学习了新的不能立马就忘了旧了,旧的东西传承下来固然好但是也要学会自我变革升级不然消亡是必然的,想必当一件东西到了连情怀都没得消费的时候就是它灭亡的时候吧!
为了生存我们可能被迫改变我们的环境和生存模式但是唯一不能变的就是信仰,像《百鸟朝凤》一样!
致敬所有有思想有灵魂的良心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