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书桌前发呆,无意间看到一本对我有很大启发的书,我们的生活也经常会碰到这样的事情,所以分享出来,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你就是答案》活出独一无二的自己
武志红著
原先打算是将整本书浓缩成一篇文章,可是大眼看了一下,内容实在是太好了,所以分开分享。
这本书总共有六章
心知道答案;
做一颗永远成长的苹果树;
不要活在别人的感官里;
不叛逆,无独立;
恋爱是“第二次童年”;
当梦想撞上现实;
我总共分享四章,今天继续分享第一章的下半部分
导言:忠于你内心做事,你便经常会展现出远远超乎水平的能力来
第一章
心知道答案(下)
1.你最丰富的资源在你心中
我们在做一些事情时,很容易被资源的获得而感到困扰,我们该去哪里找寻资源?其实你自己的内心拥有很多的资源和灵感,只需要四步就能找得到。
第一步:端正你的坐姿
第二步:闭上眼睛,做几次深呼吸,很自然的深呼吸,只是将呼气和吸气的节奏变得长一些即可,并感受气息在你的身体内流动,
第三步:花一点时间感受你的身体,如果时间较短,感受几个部位即可。通常建议先感受双脚踩在地上的感觉,再感受大腿、臀部、腰部与背部等部位坐在椅子上的感觉,再感受一下小腹部、肚子、胸口……
第四步:向自己的身体,向自己的内心提出一个请:我希望在某一方面获得资源,请帮助我。
然后,静静等待即可,一些资源会自然涌出,这些资源可能是童年的回忆,也可能会与某一些帮助过你的人有关,也可能是你在公园中玩耍的感觉,也有可能是只属于你的一种特别体验,甚至是完全出乎你意料的资源。
忠于自己的内心做事吧,因为那样经常会展现出远远超乎水平的能力来。
2.充沛的感觉如何产生
打篮球需要感觉,弹钢琴需要感觉,同样写作也需要感觉。
如果只是坐在哪里等待感觉的来临,那可就太糟糕了,这个办法时间太长,我们根本等不起
所以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找感觉是一件极为困难的事情,不然我们也不会去找那些可以直接拿来用的干货来使用了。
可你会发现当你掌握的技巧越来越多时,你的感觉便会自然而然的来到,为什么会这样?
因为当你想在某一领域有所成就时,你便会投入足够多的精力到这个领域中,投入到自己十分相信自己的地步,这样就会形成一套自己的套路,感觉自然就有了。
所以要想在某个领域获得充沛的感觉,最好的办法就是持续不断的投入到某个领域当中去
3.生命的意义在于选择
碰到一些事情时,我们有时会问自己,活着,到底是为了什么?有的人是为了钱,为了名,又或者是为了一个人……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和标准,在众多标准中我很喜欢存在主义哲学家们所说的话:
存在是为了自由,自由是源于选择。
翻译出来就是:人活着是为了自由,可怎么活出自由感呢?那就是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用我自己的话来说,只有不断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这个人才算是活过。相反,自己的人生总是让别人做选择,那只能说你是提线木偶没有活过。
所以从小事开始尊重自己的感受,不要按照他人的方式和选择来生活,而应用自己的感觉来做选择
4.自己的人生要自己选择
我们经常听家长们说:不要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所以不停的给孩子们报各种补习班,根本不在乎孩子们的感觉和孩子们愿不愿意这么做。
这种想法是极其错误的有两点原因
①衡量一个孩子的优秀标准不仅仅只是一个学习成绩
②这种逻辑有个巨大的漏洞,家长们觉得起跑线比别人高了以后,孩子就会像一只聪明的兔子一样不停的跑,不会偷懒,不会失败,从而把其他家庭孩子远远的甩在身后。
然而实际上每个人的成长一定是磕磕绊绊的,起跑线比别人高只能说明你比别人多了一点点微薄的优势,真正要做的是从内心寻找,找到自己最想做的事情,这样才会将他人甩在身后。
当你寻找自己最想做的事情时
你会发现,你对电脑好奇,那么就去发展这一技能
或许你会发现,你对人性特别好奇,那么就去发展这一根系
或许你会发现,你对周游世界感兴趣,那么就去努力发展试试看
…
或许你还会发现你的兴趣很广泛,那很好,去发展。
成绩和高考不是生命,也不能奠定你的人生,你可以从现在开始,你自己来为自己的人生做选择
5.对控制者说不
我最喜欢的一个小说家之一村上春树,他说过这么一段话“不管全世界所有人怎么说,我都认为自己的感受才是正确的。无论别人怎么看,我绝不会打乱自己的节奏。喜欢的事情自然可以坚持,不喜欢的怎么也长久不了”
所以如果我们太考虑别人,那么你就会失去自己的节奏,可为什么无数人都失去了自己的节奏,原因是因为我们身边有一个控制者,控制者将他的意志强加给你,处处干涉你,你的节奏一再被打乱
我们身边最常见的控制者就是父母。
在学业上父母强行干涉孩子,强力入侵孩子,那孩子就会产生这样的矛盾心理:如果我学习好,就证明了父母的入侵是对的;所以他会用潜意识下达一个指令:无论如何都不能学好,向父母的意志表达对抗。
控制者们除了干涉孩子们的学业以外还有几种不同的表现方式
比如:出门前你准备穿鞋,她们会先你一步说把鞋穿上;东西掉了她们会先你一步,让你捡起来。
还有身边的其他亲人也会这样,比如婆婆,她会教你夹衣服的夹子要如何安放,且她会经常说:看吧,我早说了,你们这种事情肯定做不来,你们就是不听我的。
那这是怎么回事?
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控制者的内心,其实停留在婴儿早期的发展水平上。
如果没有妈妈,婴儿很多事情都做不了,任何挑战,对他来说都是失控,所以成年后的他就会变成控制者,从而减少失控的可能性
了解了控制者,那做为被控制者的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①发现自己头脑和身体分开时,要明白那是控制者的声音,不是自己声音
②告诉自己,你要做什么事,拥有一个理由就够了——我想这么做!你不需要说服别人,不需要别人批准
③在小事上开始和控制者对峙,最好是找好一个点,持续地和控制者沟通、交流、对峙,一次次地跟对方说:我是我,我有我的想法和我的选择
④对峙时,要不含敌意的坚决。我很坚决地守住我的立场,但我没有敌意
⑤在一起时,对控制者有点耐心,特别是他们失控时,知道对他们来说这是很可怕的体验
⑥你可以远离控制者,让你不能远离的,常是你内心有严重的内疚感,你觉得远离他们,他们会死掉
总而言之,被控制者需要为自己争取空间,控制者试着去处理失控的感觉。双方都不要激烈地攻击自己,都是可怜人。
6.习惯性迟到是怎么回事
习惯性迟到,包含着一种很深却不容易察觉到的心理——尽可能多地待在自己的世界里,尽可能少地进入别人的地盘
因为进入别人的地盘会有失控感,会不舒服,以及其他令人不舒服的感觉,根本性的感觉是——别人的地盘不欢迎我,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婴儿时,知觉到妈妈不欢迎自己,则长大后,就会将整个外部世界知觉为不欢迎自己。
而做为一名成年人,便会用各种各样的能力和技巧来对抗存在性焦虑,但只有在他们的地盘上,他们才能感觉到,他们的能力与技巧乃至人际关系是可以有效掌控的,一离开这个地盘,自己就什么都不是。
所以一个成年人,在外部世界是一个没脾气的好人,那是因为他控制不了,而在家他是暴君,是因为家是他的地盘,发生的事情都如他所料,所以往往试图用强力控制一切。
说到这里在顺便说一下早到,习惯性的早到,尤其是早到比较久的,这是一种顺从
而这两者的区别在于
迟到者因追求强力控制,常常会发展出强大的意志和能力,所以容易有世俗的成功,而习惯性早到过于考虑别人,将控制权交给了别人,这就会导致在社会上经常处于被动地位,影响取得的成就
不过早到者也会有其他方式来追求掌控,拖延就是他们对别人的隐形攻击。
总结一下,习惯性迟到是为了对抗极度焦虑而发展的掌控策略。而拖延是习惯性早到的人对他人的隐形攻击。
第一章的十二条内容就结束了
第二章的六条内容预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