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叫醒我的,不是二宝,而是窗外的一阵争吵。
一个孩子声嘶力竭的哭喊着“这是我的!这是我的!”另一个是成人的声音,先是说了几句话,听不太清,然后大声的制止孩子,“不许哭!不许哭!不许哭!”过了一会,孩子的声音渐渐小了,然后停止了…
我并不清楚事情的前因后果,也没有看到孩子和大人的肢体动作,只从这一小段声音上,我想,这一次,是大人“胜出”了吧?只是这种胜利,并不是最终的胜利。可以想见,这种情况,会不断的在大人与孩子之间上演,往复循环,苦不堪言。
这种结果,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想改变,也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但,并不是不可完成的。
大禹治水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这个故事中更广为人知的,是大禹“三过家门而不入”的忘我精神,但你知道,大禹治水为什么会成功吗?
最先治水的不是大禹,而是他的父亲鲧,但是他的父亲没有成功。后来大禹改变了父亲治水的策略,最终获得了成功,并造福万民。
大禹和父亲鲧在治水时使用的方法有什么不同呢?
鲧治水,以“围堵”做方,逐年修高堤坝,虽努力9年,终因“功用不成,水害不息”而以失败告终。而禹治水,则以“疏导”为法,他不筑坝,而是修渠,终于把咆哮的洪水驯服了,平缓东去。
孩子比洪水如何?如此迅猛的洪水猛兽都可以用疏导的方法驯服,更何况孩子呢?
放下“对抗”的心态,我们不必同孩子一争高下。
你的孩子你最熟!用孩子最易接受的方法去引导孩子,不要总盯着TA的不足,多看看TA的长处。帮孩子把长处变成优势,他们会更加自信,也更有能量,如此才有可能有更多的力量去改善自己的不足之处,让自己更优秀。
家喻户晓的美国职业游泳运动员迈克尔·菲尔普斯,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狂揽8块金牌被广为称颂。可你知道吗?他在9岁时曾被诊断患有“注意缺陷伴多动症”,这是一种遗传疾病。他的妈妈并没有因为他的“多动”而试图想尽方法让他安静下来,而是发现了他腿长胳膊长的特点,把他送去学了游泳,也由此造就了一个游泳界的天才!如果菲尔普斯的妈妈,一直在跟他的多动症作斗争的话,恐怕最后得到的只有两个人的精疲力尽吧。
所以,多发现孩子的长处,并引导孩子把它变成骄傲,远比盯着孩子的一个错处不放,想要修正它,要划算得多。
亲子对抗,只能两败俱伤。引导合作,才是获得双赢的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