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学生时期,我读过最多的书除了课本之外就是小说,可以说那时候很喜欢文字。大二的时候,有一次试着读了读《和空姐同居的日子》,从此一发不可收拾,这本小说自己读了大概3遍左右的样子,喜欢里面冉静的呆萌和陆飞的痴情,自己更多的是对一种纯爱的向往,那时候想人世间的事虽有坎坷,最终结局若是美满该多好。后来随着接触各色人各种事,虽多是好事多磨,但总还是有那么一捧向往握在我的手中,我不想自己手中没有依靠的稻草,也不想自己的心中没有美好的梦想。
之后姚晨和凌潇肃合演的同名电视剧我也看了两遍,演员的选取还是有欠缺的。感觉凌潇肃演的很到位,而姚晨则不是我心中的那个冉静,大概每个人中都会有自己的冉静吧。冉静能够带给你的除了生活中的实在感外,还能够给你一种如初恋般的难忘。她会在饿了叫外卖的时候不是打电话而是大声喊,她会在自己嫉妒的时候穿着暴露去你公司给你恶作剧,她会自己一个人偷偷的在屋里打游戏给你练级,她会选择去留学。。。她不是完美的,确实能够真正走入你生活中的那个女孩。
相信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他(她),每当你感受到孤独的时候总会想起那个人,也是在每次醉酒之后总是想找他唠唠,虽然你平时不怎么和他交流,至少是不怎么这么肆无忌惮的交心。人总是活在美好中才能够有向前的勇气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坎坷。
高中的时候也是看了很多的小说,其中有一部冯唐的《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和唐小豪《飞流直下的青春》,那时候对未来的憧憬就是能够考上大学,然后开始认识不同的人,开始新的人生。那些美好的文字给我建了好多的空中楼阁,是那么的美好,让人忍不住去追,忍不住去看看城堡里面的风景。正是这些文字让我养成了对所有美好事物的想象,我总是一个悲观主义者和完美主义者的结合体。
大学的时候就像我开始说的,看了冉静和陆飞。最大的原因就是因为我将来也是成为码农的人,也想着能够找个冉静,也想着就那么的美好下去,在此之前我对生活的种种美好都是有美好的憧憬的,哪怕世界是这么现实这么的消瘦。
大四的时候也是跟风看了一部莫言的《檀香刑》,不得不说文字描述的很逼真,逼真到你能够感觉到知府的表里不一,傻子的傻憨,还有刽子手的冷酷无情。。。不得不说那是我读过的唯一一部莫言的小说。自己的style和莫言的style永远不再同一个次元中,自己的内心受不了那种煎熬,不想自己被这些文字侵蚀,但是最终还是给我心中留下了很大的震撼。
研一的时候看了萧红的《呼兰河传》,也正是在这个时候我开始喜欢这些有“意思”的小说,兴许是自己的专业的缘故,我开始变得有点偏执或是说固执,兴许是从骨子中就是这么的轴。虽然还是想握着美好的憧憬过完学生时代,最终还是选择了开始读非纯爱文学,也正是萧红给了我这个转变。使得我爱上了另一种美好。我不能永远活在20岁的青春,我感觉到背叛了自己的18岁,没有像三毛那样有勇气活在撒哈拉中,我厚着脸皮跟自己说,你不是大一的你了, 看些大人看的书吧。就这样我开始看第二种风格的小说。萧红笔下的呼兰河给了我很大的震撼,你总能从里面找些片语找到你的小时候,联想到自己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做的种种。她们的笔触很轻,没有像《檀香刑》那样让你感到你就是那个被片成几千片的人。
研一结束的时候心情是郁闷的,还没从大学缓过劲来,所以之后看了好多的小品(短文,不是相声小品)。能拿的上台面的就只有《天才在左,疯子在右》、《从你的全世界路过》,一本是关于神经病题材的小说,推荐去看看,但是得做好心理准备,有些文字确实能让人发疯的。而《从你的全世界路过》这本小说真的是那种短片的治愈系文字,其中只有几篇文字能够给你一刀再一刀。《从》我是熬着夜一夜看完的,真的很喜欢那种欲罢不能的感觉,上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还是在高中夜里被窝中看《鬼吹灯》的时候。我像是一个一年没有见过活物的原始人看到了一头猛犸的心态是一致的,这两篇小品稍稍安抚了我燥烦的心灵。
最近喜欢上了严歌苓的小说,看了有《陆犯焉识》(电影《归来》的原著)、《小姨多鹤》(同名电视剧《小姨多鹤》的)、《铁梨花》(同名电视剧《铁梨花》)、《第九个寡妇》(同名电视剧《第九个寡妇》)、《谁家有女初长成》还有最新的《妈阁是座城》。不得不说个人很喜欢这个作家,一个随便一篇小说都能够被编成大电视剧的作家。有时候喜欢一种文字就好像你每次吃饭都喜欢吃甜一样,能给你的每根神经一点通畅。(严歌苓的祖父是大名鼎鼎的严恩春)。读严歌苓的小说你总能找到踏实,情节没有那么的跌宕但是足够精彩,同时也能够让你在梦中自己回味一遍。这中感觉让我想起了自己在高中的暑假一个人夜读《太阳照在桑干河上》还有一些说不上名字的上世纪50年代的小说,那种历史的厚重感,那种时代的鲜明感,那种情节的舒缓感,让你能够心安,让你能够理得。
我最终还是没有成为陆飞,冉静有可能也越走越远,远到比我的大学时光还远。感谢这些美好的作品,能够在我孤单的时候给我更大的孤单,让我学会了享受孤独。我还是一个完美主义者,愿这世间一切事都能够美好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