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自小农社会以来,受到“安土重迁”和“大家族”观念的影响,三代同堂或者四代同堂,成为了不少人的向往和追求。
何谓三代同堂、四代同堂?指三代人、四代人,住在同一屋檐下,低头不见抬头见。每代人都尊重长辈,让长辈享受到天伦之乐。
这种“几代同堂”的模式,在以往,是行得通的,而在今时今日,基本行不通。因为社会发展的模式,早已发生了改变。
小农社会,强调以“长辈”为主。现代社会,强调每代人都平等相处,你有你的私人空间,我有我的私人空间。
本质上,就是“大家族”的观念发生了改变,从小农社会的“家族”为先,到今时今日的“个人”为先。
02
“几代同堂”的模式无法延续下去,会造成什么问题呢?父母跟子女住在一起,尤其是跟已婚的子女,就会闹出矛盾,让关系破裂。
以至于,不少老年人都感慨,养儿多年,为什么孩子会跟父母顶嘴,总是跟父母对着干呢?难道说,陪伴在父母的身边,都做不到吗?
说个你我都不愿意接受的现实——现阶段,不是养儿防老,而是养老防儿。同时,父母和子女在同一屋檐下,双方都不会幸福。
子女还未长大,需要听父母的话,自然就不会跟父母闹矛盾。随着孩子逐渐长大,他们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就会跟父母产生分歧。
举个例子。父母要求子女去土木行业,子女选择了计算机行业,双方都坚持自己的观点,那父母和孩子的战争,就不可避免了。
难道说,同一屋檐下的他们,都做不到妥协吗?很遗憾地说,在今时今日,没有人会因为感情,而放弃自己的观点,退让一步。
03
有一个案例。
老陈住城市的城中村,有自己的自建房。儿子结婚生子后,没有搬出去,而是跟父母住一起。一栋房子,住了一家三代人。
一开始,老陈夫妻俩认为,跟儿子、孙子一起住,还能照顾他们,尽享天伦之乐,挺不错。后来的一系列问题,才让他们清醒过来。
儿子夫妻俩今天煮了什么菜,老陈都来评头论足,说这个菜少吃,那个菜多吃,惹得儿媳妇特别不高兴,嫌弃他多管闲事。
楼顶的大阳台,是晾晒衣服的地方,儿子夫妻俩晾衣服,老陈夫妻俩晾腊肉,让衣服有一股味。这一个小小的矛盾,让两代人对骂了起来。
平常照顾孙子,老人家尽心尽责,可儿子和儿媳妇认为,老人家不够干净,让小孩子患了手足口病,就责骂老陈夫妻俩。
基本上,老一辈的生活习惯,都会被子女一代嫌弃。一方这么做,另一方反对这么做,如此相处下去,两代人都不会快乐。
老陈夫妻俩没有错,儿子夫妻俩也没有错,错的,只是人与人之间距离太近,放大了琐碎的问题和矛盾罢了。
04
人过六十,只有一个建议,不要跟子女住在一起。
跟子女住一起,会引起三个矛盾。
矛盾一:老人家的习惯,会跟子女的习惯起冲突。
比如说,休息日的时候,老人家起得早,子女起得晚。如果老人家干涉子女的休息时间,那子女就会反抗父母。前者越干涉,后者越不满。
矛盾二:子女结婚后,跟父母住一起,受苦的是父母。
儿子结婚生子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跟父母的家庭,基本上是分割的关系。在加上,儿媳妇也有自己的意见。这就注定,两代人的关系会越搞越差。
矛盾三:老人会跟子女,在观念上起冲突,矛盾无法调和。
哪怕生活习惯的矛盾可以调和,观念上的冲突绝对无法调和。老一辈有他们的观念,子女也有他们的想法,这两代人的想法,绝对是不一致的。
你认为这样做对,他认为那样做对,双方谁也不让谁,不就反目成仇了吗?
05
避免跟子女住一起,不是自私,而是为了关系的长久。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人与人靠近太近,本就是一场劫难。
双方都保持距离,自然就能“距离产生美”,你包容我的缺点,我包容你的不足。一旦距离太近,一方就会放大另一方的缺点,总为了小事吵架。
这个时候,有人会说,孩子小的时候,会听父母的话,成家立业后,为什么就不听父母的话呢?
最本质的原因,就在于孩子长大了,有自己的主见。我们要知道,这世上有80亿人,自然就有80亿种不同的看法。如此,观念上的冲突不可避免。
父母和孩子,终究存在隔阂,你不理解我,我不理解你。唯有分开住,保持距离,才不会自相残杀。
文/舒山有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