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西村克己的《逻辑工作法》中第一至三章,这三章是关于日常工作的一些方法,我在这里总结给大家。
1
如何避免被上司批评的思维方式
第一,出差回来之后上司要求提交报告书时。首先要重新确认一遍事先记下的出差目标,再仔细想一想上司要了解哪些具体信息,并随手把想到的事情记下来。为了防止漏掉必要的信息,还要为报告书编写一份目录。以上准备工作全部完成之后,才开始编写报告书的正式内容。上司看了这样的报告才会觉得我们此次出差收获不小。
第二,当上司向自己征求意见时,首先罗列出三种方案:积极的A方案、消极的B方案、中立的C方案。其中,C方案由于同时具备A方案和B方案的优点,所以最为出色。对三种方案依次进行说明,能够很好地帮助上司理清思绪。这个方法碰巧我今天试了一下,发现确实不错,老板也很满意!
第三,当上司询问我们的工作进展时。我们应参照事先逐条整理好的工作安排,按顺序一一汇报。例如,①收集信息(2小时); ②整理问题点(2小时); ③制定方针(1小时);④编制具体方案(2小时); ⑤编写报告书(3小时)。按照顺序把工作进展情况逐条编写成笔记,并在必要的地方标注时间。被上司问到“工作进展得怎么样了”的时候,按照笔记汇报即可。在已经完成的项目上打钩标明,这样,进展情况便一目了然。
2
科学安排时间,避免无意义的加班
第一,提前做准备,能够帮助我们早早发现拖慢进度的障碍,于是早做安排,并提前寻求帮助,这样就不会事到临头变得慌慌张张。
提前动手,并计划好完成这项工作需要的时间。如果事先知道一项工作需要15个小时的话,那么就可以提前留出至少两天的时间来完成,否则就会超期。反过来讲,如果到了截止日期的前一天才发现,这项工作居然需要15个小时才能完成,那肯定来不及了。提前做好准备,才能保证工作顺利进展。同时,也要提前意识到留出充足时间的必要性。
第二,如果有太多“重要而紧急”的工作,无奈偷工减料、突击完成,那么工作质量一定会下降,之后还得修改,反而占用了可以自由支配的时间。
因此,为了保证工作质量,一定要先利用今天的时间来做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把明天的时间留出来。所以,果断放弃那些不重要的工作,今天就先来完成那些“重要但不紧急”的工作吧。
第三,记录工作顺序。先做那些10分钟之内能搞定的工作。大部分工作,比如差旅费的报销、公司杂事的处理,用很短的时间就能完成。把这些工作先处理掉,清单上的工作就会减少一部分。
写下完成某项工作的预计时间,也就是做计划。等工作完成之后,再对比一下预计与实际花费时间的误差。对比的意义在于,这样可以逐渐提高预计时间的精确性。做一个清单,用来明确工作的紧急程度以及预计所需时间。
第四,有些人平日里每天忙得团团转,根本没有自己的时间。如果把一天时间分为“上午(适合进行脑力劳动,做计划、想点子)、下午(适合操作性工作)、下班后(做自己喜欢的事)”三部分的一日三分法,工作起来肯定会比以前有条理;还可以再多给自己留出清晨的一小时,也就是一日四分法。
第五,无论何时都要记住,时间是有限的。然而许多管理人员都没有考虑到人件费的支出问题。实际上,最重要的是确定一个既容易实施,回报又丰厚的课题。没有人会做投入10万,产出只有5万的生意。反过来,如果投入10万,能带来100万的回报,那么很多人也会更认同这项方案。
第六,每天留出空闲时间来思考,改善工作的好方法才能源源不断地涌现,后面的工作也会变得轻松很多。
3
让身边人刮目相看的思维方式
第一,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工作成果的最大化,需要在最大限度上避免那些没有回报和偏离目标的方案。先收集到足够的信息,之后再进行整理,这是一个“从发散到聚集”的过程。
“发散过程”是将信息和可能性最大化的阶段,在这个阶段要做的事有:收集信息、收集方案、编写代替方案等,是一个扩充选择的过程。“聚集过程”是整理信息的阶段,需要关注重点方案。聚集过程中,可以采用重要度评价和分组的方法,这样会比较方便。此外,还有一点重要的注意事项:“聚集”不能突然开始,要循序渐进。
第二,从零开始思考,也意味着抛开常识去思考。从常识来讲,药店卖给顾客的应该是治病的药。而一家名为“松本清”的药店却突破了这个局限,发展“健康增进产业”,也就是把旧常识更换为新常识。
第三,整理信息的捷径就是,把优先顺序和分组这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先进行其中哪一项都可以。用Excel进行排序会很方便。同时,使用投影设备,这样即使再多的人参加这项工作都没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