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举子之旅——从广东到北京(清代的绿皮书)


清代举子之旅——从广东到北京

大木康

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所长

演讲人简介:

大木康教授,东京大学文学博士,现任东京大学东洋文化研究所教授兼所长。专攻中国明清文学、明清江南社会文化史。主要著作有:《冯梦龙〈山歌〉研究》(2003)、《明末江南的出版文化》(2004)、《风月秦淮:中国遊里空间》(2006)、《冒襄与〈影梅庵忆语〉研究》(2010)等。

过去中国的诗人很多是官僚,他们旅行的机会不少,而且每到一处就要作诗。松浦友久教授称之为“诗迹”,就是作诗的名迹,比如赤壁。中国诗人一般是在现场作诗,而日本平安时代的歌人大多是住在京都的贵族,他们的和歌中有不少是歌咏全国各地的名胜古迹,叫作“歌枕(うたまくら),是想象的名胜古迹。在这种差异下,我对中国诗人的旅行开始产生兴  过去有关旅行情况的资料,第一是诗文集,第二是诗总集,特别是以“诗迹”编成的总集。此外还有地方志的艺文部和游记,就是史部地理类的游记、纪程、路程、总计之属。另外还有日记和年谱,比如阮元年谱从北京赴任两广总督的每日的记录都保存下来,这是很好的材料。第七是商业书,明代后期,一方面旅行的人比以前多,另一方面出版业相当发达,所以出现了不少商人的guidebook,其中有不少关于旅行的内容。    但这些资料还不够,我想知道的是具体的情况,就像现在机票在哪里买、到了机场要办什么手续等等。这些属于一般常识,一般来讲,越平常的知识越没有文字材料。陈正宏老师提过,《燕行录》也是很好的材料,因为写《燕行录》的都是外国人,对中国人来讲的一般常识,对他们来说是新奇的见闻。另外,有关旅行的细节,包括交通工具、住宿、用餐、携带物品、旅费、旅行中遇到的困难、犯罪、旅行中的娱乐等;以及在以前没有普及普通话的情况下,他们的语言问题怎么解决?还有人和人的关系、择日、地图等等 我想用“士农工商”的概念来考察明清时期出游者的情况。第一是农民,当时的农民一般很少有机会去远游,他们是生活在某一个方言世界的人。根据William Skinner 的市场圈模式,明清时期的农民从乡村到镇上买东西,一般去的最远的是县城。我曾在江西南丰县的一个乡村调查傩戏,当地农民在农闲时会出去表演,北到宜黄、南城,南到广昌,东到黎川、建宁,就是以南丰为中心基本上五十公里以内。这属于以南丰为中心的一个方言圈,他们的活动范围——曲艺圈和方言圈——是完全一致的。

    实际上,明清时代移动最多的是“士”和“商”,“士”指的是考生、官僚或幕客,“商”主要指的是客商。在旅行书籍中,也有题名为《士商必要》这一类的书。冯梦龙“三言”中有一篇《蒋兴哥重会珍珠衫》,故事中就有徽商和粤商之间的矛盾,而这个故事发生在湖南。另外,科举制度也可以说是一种旅行的制度,考生先在县城考童试,考上了就去大城市应乡试,乡试考上了就是举人,全国各地的举人都要去北京应会试。如果考上了继续当官,还要出外任地方官。所以明清时期,中国的知识分子首先从自己的家乡一层一层到达北京,再从北京到某地当官,他们旅行的机会是相当多的。

    我一直在找有关旅行的具体资料,偶然发现了林伯桐写的《公车见闻录》。林伯桐出生于乾隆三十九年,道光二十四年去世,广东番禺县人,嘉庆六年27 岁的时候考中举人,最后在嘉庆二十一年42 岁时到北京参加会试,同年父亲去世,之后他不再应试,专心于读书著述。嘉庆二十五年阮元到广州做两广总督,开设了有名的学海堂,林伯桐被选为学长,所以他的文章很多见于《学海堂集》。道光二十四年70 岁的时候,任德庆州学正,当了一个小官,但几个月后就去世了。

    林伯桐是一位精通《诗》、《礼》的学者,著作很多,有《毛诗识小》、《毛诗通考》等,《番禺县志》列传中有他的传。《公车见闻录》一卷篇幅不大,是道光十九年他还在世的时候由他的学生整理刊刻的。序文里说,《公车见闻录》原来是以抄本形式流通,后来要看的人多了就刊刻出版了,当时刊刻出版的书很多都是这样的情况。《公车见闻录》现已收在《修本堂丛书》,这是收集林伯桐个人著述的一套丛书,在日本只有东北大学和东大的人文科学研究所收藏;最近台湾出的《丛书集成新编》中也影印了台湾大学图书馆所藏的版本。《公车见闻录》一卷分有十个章段:约帮、就道、行舟、升车、度山、出关、工仆、用物、养生、至都。

  第一个是约帮。“凡北上者,以约帮为重。盖万里同行,逾年相聚,自早至暮,咫尺不离。其无形之擩染,不仅如香篆之熏衣也。易曰,出门同人,此为第一义矣。”可以知道当时广东人去北京应考,是结起帮来租一个船,大概当时雇船不怎么便宜。“帮友亦不必太多。大约四人同舟,两人同车为通行常例。若两人同帮,则必甚相得者乃不寂寞。”如果只有两个人,性格矛盾就很麻烦,因为好几十天从早到晚在一起,所以一定要“甚相得者”。“至五六人同帮,合为一船,则逼仄,且行李必错杂”,所以还是四个人最合适。五六个人“分为两船则多费”,“饮食难照应”,八人以上就“必须分为两船。人数既多,仆从亦众,瞻前顾后,意见纷岐,似不若简之为愈”。

  关于“就道”:“吾粤北上之路,其常行者凡五。”“一为沙井路,长江路,中江路,汉口路,樊城路。”据说沙井路最快,车多船少,要七十天。中江路坐船比较多,也差不多要三个月。所以当时人从广东到北京最快也要七十多天,最慢的三个月。当时会试要求三月九号一定要报到,所以广东的考生一定要在春节前后启程。

  “行舟”是雇船时要注意的地方。“雇船者要船身完好明洁。问行船用几人,问船内何处住容。”这个很有意思:“令掀开船板,看舱内安顿衣箱之处要爽洁,问何处备客炊爨。令船户逐一指认,分定界限,以免混杂。”这跟现在完全不一样,我们买机票的时候无法确认椅子坏不坏,干净不干净,或者飞机有没有问题。还有关于价钱的:“先交船价若干,余价为包封,写明,船至某处,交包封若干,至某处又交包封若干,至某处然后交完”等等。如果“途中船户求借,以船票示之,彼觉词屈,亦不能多求也”。

    路上换马车的时候,就是“升车”。广东人习惯“乘肩舆,骤闻登车,多有畏心。其实大河以北,妇人孺子亦能乘车远行,并能骑驴代步,必非难事可知”。另外,坐船可以在船上睡觉,但是坐马车一定要住旅馆。“凡车将到站,先要着人看店。若是日在路上见车甚多,则住店难得。须预先数十里,着人雇小驴,驰往前路,打店以待。或计是日到站已夜,恐难觅店,亦须如此。”还有很有趣的地方:“每晚在店中,晚饭毕,即要将店钱算明结完,并预备酒钱。次早洗面饮茶后,赏以酒钱,即可登车矣。”刚才是check-in 的情况,早上check-out 如果有很多人排队结账,就会耽误时间,所以每晚吃完晚饭马上就要把账结掉。

  有时候一定要用人力爬山,就是“度山”。“舟行将近度山,即有涉水远来,迎请人行者,可婉辞之。”就像现在一样,运输公司的人会提前派人来下船的地方招客。“问夫价轿价,若在其行,说价已合,行内即发夫往舟中搬行李,谓之上河。”下船的时候,自己的行李要叫他们来搬。“行中报云行李到齐了,即照号数一一点明。”运输公司说行李都齐了,他还是要一一点明。“其皮箱内有路费者,可一开视。”如果在箱子里放钱的人,还要打开确认。

    还有养生。“昔人有言,万里之外以身为本,故调摄为北游先务。而读书犹次焉。饮食者又调摄之要事也。”他们到北京是为了科举,所以要为了考试而读书,但是旅途中还是身体健康最重要,不能太拼命看书。

    还有出关、工仆等。当时出去旅行,要经过好几个关口,官员要检查,书里写道,还是遵照官方的要求更为顺利,不需要故意隐藏自己的东西,反而麻烦。还有工仆:“盖数千里外日用起居,皆资健仆,其人不足靠,安得呼应之灵,必用当其才乃臂指之效。”还有“用物”:“船中桅头之旗,写奉旨会试四字。或父兄本有官衔,即写其官衔亦可。”因为当时举人到北京应考可以说已经是一种官方的旅行,所以传统上可以写“奉旨会试”四个字。另外虽然《公车见闻录》里没有记载,不过当时的科场条例是给每个举人发一笔旅费,每个人几两银子,但是绝对不够。

    最后是“至都”,也就是到北京的一段。因为很多人住在广州会馆,这部分是关于怎么登记之类的事情。




    在光绪年间还有一本李虹若的《朝市丛载》,这本书可以称为一本“北京生活手册”。《朝市丛载》卷一是有关“品级、衙署”,这是有关北京官府的记载;“国朝鼎甲录”,有关科举;卷三是“会馆、客店”等等;卷四是“风俗、行程、路程、风暴”;第五是“汇号、宴会、文具书画、服用、食品”;还有北京的“古迹、时尚、戏园、戏班”。




    总之,通过林伯桐的书,我们可以看到当时人旅行的一般情况。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463评论 6 497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868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213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666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759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725评论 1 294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716评论 3 415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484评论 0 270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92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233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39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073评论 5 340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718评论 3 324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308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538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338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260评论 2 3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