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
何谓活着。
人的生命与活法构成了活着的状态,这种状态定义为活着。
所谓活着,就是人的生命的内在状态与人的生存的外在状态的阴阳相抱。前者是精神与心灵的活着,是人作为人的软件;后者是肉体与行为的活着,是人能成为人的硬件。活着是一门艺术,是站在生命的美好与生存的社会化角度审视;活着是一门哲学,是站在生命的价值和生存的自我行为上反观。
不要鄙视或傲慢偏见的看待动物或植物的活着,因为我们既不懂它们的语言,更不知它们的情感。说不定它们与我们一样在思考和审美,说不定他们与我们一样有灵魂与精神。佛教告诫人说众生平等和人与万物均在同一平台上转世轮回,大概佛教已经窥见了它们是谁,我们是谁,神又是谁。
人的活着与万物的活着是否一样或是截然不同呢?
从《易经》到《道德经》,或“五经”到“四书”,从《论语》到《传习录》,或从“春秋”到“战国”,整个一个中华文化,无非就是在教导人如何活着。而活着,就是与他人相处、与社会相处、与自然相处、与自己相处。只一个自己,要面对天地与四方,要面对过去与未来,要面对自己与世界,要面对心灵与上帝,这就是活着。
当下的社会,心灵鸡汤与大师遍地,原因是我们大多数人不知道如何活着,因而大师们横流出世,用心灵鸡汤哺育我们茁壮成长。而我们用汗水与无知把大师们养的肠满脑肥和骄奢淫逸。
孟子说:“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孟夫子知道如何活着,所以看魏王不似人君。而初心在哪,自己在哪,心往何处,身往何处,又岂是三言两语。
时下人人奋励欲“三不朽”,故曾国藩备受世人推崇。然给大家看的曾国藩,却只是在大师们引领下的侧像而已。倘若全息360度来看,曾国藩实乃苦逼一个。如果曾国藩现在正欲投胎,问他来世还做大清中兴之臣否,我相信他一定会连说NONONO,再也不做这样的SB。
活着是一门哲学,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必须面对自己。面对自己,就无法不被北大的门卫质问:你是谁?你从哪里来?你要到哪里去?这三个人类的终极问题,即使你不想,其实每天都在回答。有句流行的话,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可笑的是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初心。上帝虽然在我们降临人间的时候,都在我们耳边悄悄的告诉了我们,可一声啼哭我们就忘了,或许是因为根本不想听上帝的忠言,所以我们才啼哭如是。
活着是一门艺术,是因为我们每天都必须面对他人、社会与自然,我们无法不象刺猬一样,在行为与思想上,努力寻找和体验出与对方保持最佳的距离,以获得最美、最温暖和最健康的相处。上帝没有教导我们如何与他人、社会和自然相处,因而只能靠人生历程中一次一次的痛苦逼迫与挫折反思,练就出我们的功夫。真正的大师与伟大的人无不如是,而只在书斋里寻章摘句的家伙和“大师”们,都不过是一道行走人间“伪命题”和一道死记硬背的应试题。
无论是哲学还是艺术,其活着的本性支撑是爱。所以,伟大的爱因斯坦临终遗言只有一个字:爱。没有爱的活着是不存在的活。小时候是父爱与母爱,长大了是性爱与情爱,老来了是灵魂与宗教之爱。虽如此说,其实爱是不能如此分的。真正的活着,是没有年龄限制和不可分阶段的。血脉之爱、情感之爱、宗教之爱三维构成了永远的爱和永恒的爱,不可分不可少不可独。恰如人就是人,小时候是人长大了还是人老了还是人。恰如阴与阳不可分离不可分割不可分开,阴在阳中阳在阴中,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活着,就是爱的哲学与艺术的实践与创造。
2017年6月11日于飞机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