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工作中悟到一个做事的心法:
事情要连续做,直到完成。
一天,我接到一个任务是起草一个标准,我第一反应是懵逼,从来没做过啊,还好我一直有学习GTD,了解了领导的意图后,我开始给这件事做计划了,计划的第一步是查阅资料(我发现这一步永远有效),一天时间过去,我还只在查阅资料,没有动笔,有一点慌,但是还是正常下班回家。
走之前没有关电脑。
第二天早上,计划一天任务时,我还给自己安排了其他的活,想着能够交替进行,也没想着今天一定把标准做完。
继续查资料,开始动笔写一些标准,随着时间的推移,发现这是一个无底洞,查阅资料永远没完,迟迟找不到自己满意的,而且其他任务还躺在[今日待办]里,更慌了,于是产生了一个念头:这事先放放,反正领导没有催。然而另一个念头同时显现:两天的查阅资料,我现在处于这个任务的最佳状态,如果此时我放下了,那么下一次再拿起,我需要花同样的时间达到这个状态。
我当时的状态就像高考前几个月的自己,知识量,智力达到最高峰,考出最好成绩的概率是最高的,不好好利用,将是极大的浪费。
同样的,对标准的了解程度达到了这两天的巅峰,最有可能写出高质量,如果此时戛然而止,那就前功尽弃。
念头2战胜了念头1,我成功地完成了任务,提交了初稿。
看似平淡无奇,但是我却克服了一个人们常常无法逾越的心理障碍:
遇到了困难、阻碍,第一反应是逃避。
这其实是大脑进化过程中的正常生理反应,在遇到“攻击”时,首先被激活的是非意识的丘脑,在多数情况下,它更倾向于让我们逃避危险,以求生存。
这也就不难解释当我查阅资料遇到阻碍,第一反应是停止任务,然后做点简单的。
然而理性告诉我,做好这件事情,概率最高就在此时,也许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
这件事情还告诉我另外一个道理:
一次只专注一件事,效率最高。
这背后的逻辑是,当你全身心投入,你的五感、潜意识,都在帮你做事,甚至都不会觉得很累,没有消耗太多的精力,反而做到了“文思泉涌”、灵感大爆发。相对于在好几个任务之间,不断的来回切换,效率高的不是一两倍,而是几十倍甚至百倍。
有人会说阿基米德发现浮力理论是偶然的机会。但真相是阿基米德在某一段时间里极度地专注,他每天无时不刻在思考相关的问题,以至于他所遇到的的事物都往这方面联想。无数的积累之后,有一天他在浴缸洗澡时,看到了浮在水面的鸭子时,发现了浮力理论。
延伸至我们的人生、工作、生活,为什么我们总是无法精进一个技能,一项工作,原因可能是我们总是心猿意马,无法在某段时间里极度专注一件事情。
于是最好的策略是:
一段时间极度专注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后,再做下一件。
类似的,有李笑来的“七年就是一辈子”的理论,七年将一件事做到极致,然后下一个七年,如此往复,我们将会比别人多活“几辈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