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易经》2——易经=易+经,我说三易

大家(我不说”大师“)说易经,我刚入门,便说第一印象之 易与经。易经=易+经。 易是三易,经是经典。

易经是经典,毫无疑问。上篇写了对易经的初印象之“误区”,占卜算卦的玄学其实仅是《易经》中的一小部分,易经,更是博大精深的辩证法哲学书,是阐述天地世间万象变化的古老经典。

易经有三易,包括《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因《连山》《归藏》已失传,我们读的易经,是仅存的《周易》,按南怀瑾老先生的研究,《周易》是周文王研究《易经》所作的结论。


因为太多人对《易经》的一知半解、故弄玄虚和江湖传说,让人们对易经有诸多误解,就象老子的“上善若水”一样,原是尚好的经典,却被滥用到不接地气,易经更是如此,让许多人敬而远之、避而远之、或不屑之。


但同时,也有很多人在深入地研究它,受益良深,如获至宝,并不断传承发扬易经的智慧。比如曾仕强(国学教授、中国式管理之父),他说四十年研究下来,发现易经说的,都是对的,“中国人很多思维是从《易经》来的”,比如叶曼(国学大家),感叹“《易经》真是写得太好了,中国的古人太聪明了“,"为自己身为中国人而骄傲”。


我从字面意义理解下,易经=易+经,易有三易,经为经典。


三易,除了上面提到的《连山》《归藏》《周易》三部易书之外,还可以从”变易”、“简易”、“不易”三方面理解。这三个名词在百度百科里能查到,我认同。且说说我此时粗浅的理解(是此时且粗浅的理解,因为可能随着年龄的增长、研究的深入而发生变化)。


1、变易——历史,永法重现

指变化之道,万事万物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如老子所说,“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不依靠外力而独立长存、永不停息、循环运行,永不衰竭。老子说的是”道“,宇宙万物也一样。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后一天看到的河流, 在同一地点,却已不是前一天看到的河流。

每一刻,都是历史。而历史,永法重现。只能无限接近。


2、简易——一阴一阳之谓道

一阴一阳,囊括了万种事物之理;有天就有地,有上就有下,有前就有后,都是相反相成,对立统一。

曾仕强说,“世界上所有的学问,如果要用一句话来把它说清楚,……那就是——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说,”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合,前后相随,恒也。"


3、不易——不变的是规律

虽世间的事物错综复杂,变化多端,但有一样东西永远不变,那就是规律。

比如二级市场风云变幻、版块轮换、各大资本、桩家各显神通,但放大周期,去看大盘的月线、年线、无论国内国外,总是逃不掉那个规律,历史总是重演。个人,逆不过规律。

天地运行,四季轮换,寒暑交替,冬寒夏热,月盈则亏,日午则偏,物极必反,是人,就会死,这都是规律。


以上为”易经“的“易”,“三易“,再说”易经“的”经“。

《易经》涵盖了天文、地理、军事、科学、文学、农学等多个领域丰富的知识,阐述“自然而然” 的规律。

这规律揭示了整个宇宙的特性,囊括了天地间所有事物的属性。

《易经·系辞》写道: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我们可以用“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来看待天地间所有的变化


网络资料随处可见的是类似这样的说法:《易经》是中国第一经,它是群经之首、也是群经之始。所有的东西都是从这里发源出来,它是中华文化的总源头、它是诸子百家的开始,是中国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它不但是最早的文明典籍,同时也对中国的道教、儒家、中医、文字、数术、哲学、民俗文化等产生了重要影响.......


所以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

易经,是当之无愧的经典,是华夏上古三大奇书之一(《周易》《黄帝内经》《山海经》)。我很幸运,生在互联网时代,可以轻易的获得学习资源,还可以与远在天涯海角的你交流,更重要的是,我还比孔子学习得早。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禁止转载,如需转载请通过简信或评论联系作者。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