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给大家讲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位在销售公司食堂工作的宋师傅。
这个宋师傅原本是公司里的销售,但是因为成绩一直不是很好,但老板又觉得他人品很稳重,所以就让他去食堂工作。
这一年公司招人,招收了一大批新人。新人在食堂吃饭的时候抱怨,说这个培训要一个月的时间,为什么不缩短培训的时间让大家早早的去跑销售,可以多挣些钱。
有几个年轻人知道宋师傅原来也是跑过销售的,就私下里求他带他们跑销售。宋师傅同意了。别人都在培训的时候,宋师傅就带着这几个年轻人去跑销售了。
几个月过去了,这几个年轻人都因为销售业绩不好,离开了公司。宋师傅觉得挺对不起老板的,他是想帮老板带几个新人。反倒使他们更早的离开了公司,他就去跟老板道歉。老板听了缘由以后和他说:“公司走几个新人,对公司影响不大。但是你真正应该说对不起的,是你带过的这几个年轻人。你有可能毁了他们的人生路。” 宋师傅很不解,就问为什么?
老板说:“这一个月的培训,是磨刀不误砍柴工。在这一个月里,公司可以了解到新人是什么样的人,也可以让新人知道公司希望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同时可以让他们产生对公司的认同感和归属感。销售不是几个销售技巧可以解决的问题,基础打好才有发展。现在你对他们的拔苗助长、急于求成,使他们认识事物浮于表面,对他们的发展没有任何好处。”
现在我们说回到学习,小学一二年级的知识,家长觉得这么简单你都不会,迫不及待的要教自己的孩子。三四年级以上时,家长就对作业敬而远之了,因为他们也不会了。这时候矛盾就来了,“教”,自己不会!“不教”,孩子不会!
一二年级知识简单,可这正是孩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的时候,家长的“教”作业,让孩子觉得上课不用认真听,回家有人教。而上课不听课的习惯一旦养成,学生无法静下心长时间的学习文化知识,老师讲的学习方法、学习技巧,也很容易让他错过,这些恰恰是家长无法教会的。学习就出现了本末倒置,上课不听,回家你再付出多少的努力也是徒劳。
专业的事情就要交给专业的人处理。家长和孩子的年龄差最少也在二十年左右,而教育在二十年间不知道改革了多少次。我们还在拿我们小时候学习的东西教自己的孩子,这不是在帮孩子,这是在坑他。爱,也要讲究方法,不是所有以爱为名义的行为,都是正确的。
所以不要再“教”孩子作业了,家长可以时时关注,了解孩子哪里不会,和老师保持沟通,哪里不会、不懂,可以让老师再和孩子讲讲。家长保证孩子的衣食住行,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上进的学习态度。老师教授孩子学习的知识、方法和技巧。家校共育才能保证孩子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