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有一种观点:“造成心理问题的往往不是事件本身,而是个体对事件的评价与解释。个体想法和解释改变了,情绪和行为就会跟着改变”。这和萨提亚提出的“问题本身不是问题,如何应对才是问题”的观点是基本一致的。
人具有追求完美的倾向,在和别人比较时常常产生否定性的自我评价,形成非理性思维,也就是不符合逻辑的思维,进而导致自我挫败的行为。
非理性思维具有如下特征
1.绝对化的要求:非理性思维的人常用语为必须、应该、一定、绝对等等。
2.过分概括化或以偏概全:常用语包括丢尽了人、天生如此、绝对不好、绝不可能、总是、等等。
3.糟糕至极或灾难化:常用语包括彻底失败了、世界末日到了、全完了、等等,
4.无法忍受或无助化:常用语包括我受不了了、我要崩溃了、我要疯了、我没办法了、等等。
非理性思维常常导致认知曲解,表现为非黑即白的绝对化思考方式、以偏概全、无证据的任意推断、过度引申、过度夸大或缩小、选择性消极注视、等等。
通过识别并尽量避免和纠正上述非理性思维,有助于避免自我挫败,提升幸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