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蓝橙
1
无论你愿意还是不愿意,孩子还是要走到这一天,迎来他生命中第一次远离。
为了这一天的到来,差不多一个月之前,就开始不断给她科普幼儿园的种种,告诉她早上送她去,晚上会接她回家,每天都说几遍。我希望她能做好心理准备,而不至于场面太惨烈。
早上我早早起来,把需要带到幼儿园的东西都准备好,给她穿上新衣服,新鞋子,我知道第一天她不可能不哭,但我希望此刻快乐和期待能占据上风。
一路上她都很兴奋,堵车的时候甚至还有些着急,问我,“妈妈我们快要迟到了,别的小朋友都去了,我们要快一点。”
和谐的场面一直维持到幼儿园门口,戛然而止。
当她看见一屋子的小朋友和门口微笑的老师时,本能的就往后撤,然后一脸苦相的抱住我的大腿,紧接着就开始嚎啕大哭。
我脑海里预想过很多次的,那种大人孩子生离死别的场面似乎马上就要发生了,然而老师以飞快的速度一把夺过孩子放进屋里,然后把门一关,顺着门缝飘出来一句“赶紧走”,前后没有十秒钟,我那句“妈妈下班就来接你”才说到就字,就看不见她了。
真是,情绪都还没酝酿出来呢。
不过心里总归是有些忐忑,走了之后又返回来,悄悄的扒着门缝看,她站在墙根,已经不哭了。一个老师问,你叫什么名字,她清晰的说了出来,但是说完嘴角又要撇起来,老师抱起她哄了哄,接着进了里面,我就看不见了。
幼儿园,恭喜你孩子,你终于迈开了融入这个社会的第一步。
2
一个上午我都有些心不在焉,总想去看看老师在家长群里又发了什么没有,中午的时候看见孩子睡觉的照片,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孩子还乖吗?
老师说,孩子吃饭睡觉都挺乖的,也没有哭,心里顿时一万个安慰。
不知道是不是之前漫长的情绪铺垫起了作用,总之,孩子的适应能力,远远比你想象的要强。
早上送孩子进去的时候,迎面一个爸爸走出来,大概1米8的魁梧汉子,边走边抹泪,其实更脆弱的,实际上是家长。
我们自行脑补孩子脱离我们的恐惧,不安;我们担心他们羞怯,怕他们不会吃不会穿,怕冷了饿了,怕排便困难……我们怕了很多,这些也确实是孩子在初入幼儿园会遇到的难题,但是我们得明白,这是孩子人生中的必经阶段,我们再心疼,也到了该放手的时候。
套用一句俗语说,孩子学不会勇敢,没人能替他坚强。
3
在送幼儿园之前的一段时间里,身边充斥着各类关于幼儿园三年时间该怎么样度过的争议。有的人就希望孩子能多学些知识,为将来学习打好基础,有的人希望孩子能多学点才艺,能够拥有一个自己感兴趣的特长。
但其实,幼儿园就是一个孩子世界的小社会,他最应该学会的,是怎么和这个世界相处。
这几天我脑海里一直回忆自己小时候上幼儿园的画面,不多,就几个,一个是自己睡醒觉想去厕所,但是羞于跟老师讲,以至于尿湿了床铺,一个是老师在讲课,我扯下自己衣服上粘贴的小花瓣,送给身边的小朋友。
自从接触到心理学,了解到幼儿时期很多行为都会决定未来的性格,我记忆里的这两件事,恰好对应着自己长大后的一些行为特征,比如在陌生场合很别扭,不善表达自己;做过奉献自己的私有物品去讨好他人的事情,所以古人说,三岁看老,四个字的精炼总结,堪称教育的精髓。
孩子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他有很多东西需要去学,比如:
当二三十个孩子聚在一起,而老师只有四五个的时候,他要学习怎么表现,才更能引起老师的注意,得到老师的喜爱。
当孩子与孩子慢慢熟悉的时候,怎么样能结交到好朋友,而不会被孤立。
当别的小朋友表现优异的时候,自己要怎么克服没被注意到的失落,又怎么样能够处理落败感并自我鼓励。
当受到别人的攻击和欺负,要学会怎么样保护自己,正确的维护自己的权利。
幼儿园,孩子们面临的复杂情况,不亚于一个成人社会,他们必须要遵守一定的法则,又无可依赖,他们在这里学到的东西和养成的习惯,将影响到未来各个阶段的行为方式,这些,都不能重来。
4
于远于近,幼儿园这一步,都要大踏步的迈进去,孩子想退缩,家长要在背后,适时的温柔推一把。
分离焦虑是孩子面临的第一个障碍,
只不过是时间长短的问题,但往往做家长的比孩子还要焦虑,而且这种情绪会传递,第一个受众的,就是孩子们。
所以我们要努力克服自己的焦虑感,用积极的态度对孩子进行潜移默化,除了前面说的,在入园之前尽早的对他普及,入院后,还要用正面的问题去引导孩子,例如“玩的开心吗”“认识了几个小朋友”,避免诸如“你哭了吗”“有人欺负你吗”等引起孩子负面情绪的问题。
在彻底适应幼儿园生活后,要注意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和社交能力。告诉他受了欺负的正确处理方式,鼓励他勇敢的表达自己,让他对老师产生足够的信任,结交能够互相帮助的小伙伴。
接下来,比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他的学习能力和自制力。写到这里,我想起来心理课上老师讲的糖果实验。
这个著名的实验是1960年由美国心理学家瓦特·米伽尔针对幼儿园的宝贝们做的。后来,这个小小的实验成为了情商研究的基石。
米伽尔给一些三四岁的孩子每人发一颗非常好吃的软糖,同时告诉他们可以吃糖,如果马上吃,只能吃1颗;如果等20分钟,则能吃2颗。之后就退出了房间。
孩子们表现出了很大的行为差异,有的还没等话说完,马上把糖吃掉了。有一些孩子却能真的能等待20分钟,而且为了使自己耐住性子,他们闭上眼睛不看糖,或头枕双臂,自言自语,唱歌,有的甚至睡着了,最终他们吃到了2颗糖。
这个实验的伟大之处是,到这里并没有结束,科学家对参与实验的孩子进行了持续的观察,十几年后,两种孩子在情绪与社会性方面的差异非常显著。
克制型的孩子,显得社会适应力较强,较为自信,人际关系较好,也较能面对挫折。
冲动型的孩子,表现出一些负面的特征,例如,怯与人接触,固执而优柔寡断,容易因挫折而丧失斗志,遇到压力容易退缩或者彷徨失措。
这些孩子成年时又接受了一次评估,结果表明,4岁时能够耐心等待的人表现更为优异。
所以,幼儿园生活就像人生赛场上的前期预热,没有良好的体能基础,就没有后面持久的耐力。
幼儿园是我们将孩子推入社会的第一步,虽然他会跌跌撞撞,但是我们要帮助他们稳扎稳打,一步一个脚印,这条路上,我们可以陪伴、可以鼓励、可以支持,唯独不能代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