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看到知乎上有人问起这个问题时,觉得问问题的人真的很无聊。有这样的套路,谁还在这里回答提问啊。但仔细想想,这个问题好像还是值得琢磨琢磨的。
一百万,其实对有些人来说,有些不屑。人家一年捐出的钱,都不只这个量级了。但对大部分年轻人来说,一年一百万也确实是一个遥望的“小目标”啊。
(一)
去年10月份,参加一个活动,一个90后的朋友,对我们聊天的朋友说,今年的100万收入目标,还差一点,得加油了。
当时,我们几个80后都很惊讶。论薪水,他肯定没法和我们几个老油条比,但人家说出这番话就不像是吹牛皮的。
在我们的好奇心驱使下,他道出了自己这一年的计划。
首先,直播平台做直播就让他拿下几十万。然后,又帮助好几个企业做传播咨询,挣了不下20万。最后才是自己上班公司的薪资。简直就是一个活生生传说中的斜杠青年嘛。
说起如何一步一步走向这样的人生状态的,他倒是有几分轻松自在。没有80后们想象的那么难。
90后的世界,就是想到了,立马去做,管他最后怎么样呢?
最主要的是,他最初出去做直播,并不是那种急切想着挣钱,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尝试,觉得有趣,就去做了。
(二)
另外一个身边的例子。
三年前碰到的一个校友,当时在校友圈说要创业做一个招聘的平台。
结果,一大帮的人善意地给与了各个角度的建议,总结一点,就是时机不合适,他不合适。
而且每个人说的,似乎都很合理。比如,现在都已经各个巨头林立了,智联、前程无忧已经久久盘踞,几个新生代平台也是如日中天,融资额都已经能够砸死他。
更有甚者,一个毕业多年的师姐,直接让他先回去在行业内公司工作几年,再出来创业。简直就是冷冷的冰雨直接在他心头胡乱地拍啊。
但执着如他,与其说服众校友,不如自己挽起袖子,直接开干,用火辣辣的数字,给他们拍回去。
去年的某天,在一个科技媒体上看到关于他的报道,人家已经是一家估值数亿,盈利能力还很不错公司的CEO了。
细想起来,我们经常因为一些“合理”的理由,要么被打压,要么选择退缩。
我们希望生活在一个正常的世界里,成为合群的那个,而不希望被周围的人看做异类。
朋友圈中,我们很希望自己发表的状态能够得到很多人的点赞。日常生活中,我们害怕孤独,害怕被冷落。
于是,只要有人叫上你,立马会跑过去一起厮混。
当想要做一些事情时,我们可能会去请教所谓的智者。在请教前,自己内心其实很希望得到一个肯定的答案。
一旦,智者给与否定的答案,我们可能也会极大地怀疑自己,怀疑当时的想法是多么幼稚,于是立马否定推翻掉自己苦心制定的计划。
说到这里,几乎身边所有的朋友,一直也有一颗想赚更多钱的心,但或者没能坚持下去,或者压根没有行动。
在自己内心,美其名曰,要看清形势才伺机行动。
往往,就是在这样等待看清形势的当口,自己又找了另外一个“更好”的理由说服自己,现在时机不合适啊,这个机会不适合自己呀。可以拿出各种体面的理由来佐证不选择去做是对的。
其实,想白手起家,一年挣到一百万,大可不必一来就把目标定得那么高,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先设定一个小一点的目标,然后再一步一步向100万迈近。
但这个目标一定要比自己日常能力水平要高出50%。比如,你按部就班能够挣到20万,那就一定要给自己定下年度30几万的目标。
然后,这多出的50%,怎么来呢?
1、分析自己的优势。比如自己在某个行业领域有一些积累,试着不影响正常公司利益的前提下,去做兼职。
现在各种自媒体平台盛行,你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或者擅长的方向,写写文章。
或者利用自己的经验去帮助其他公司做咨询顾问,创业繁荣,很多创业公司需要按需付成本的高质量专业人士做顾问。
前段时间看到一个例子,着实震撼。
在大家普遍认为公众号红利已经到头的今天,一个曾在湖南的四线城市做电台DJ的男生,利用业余时间做起了一个叫“夜听”的公众号,硬生生地在一年之内做到了千万粉丝。
广告商拿着百万钞票主动找上门去,被他无情地拒绝了。人家说是要下一盘更大的旗,不想被区区百万的广告费给牵绊了。
2、选择自己真正感兴趣的事情去做。做自己感兴趣的事,会让你遇到困难时,能够不用费太大劲坚持。无论是做兼职或者创业,一定不会一帆风顺的。
3、不要时刻想着挣钱。选定一个目标,做出行动计划,便只管去做。可以选定一个时间节点,复盘阶段的得失。但时刻惦记着,今天做的没挣到钱,或者做了一段时间了,还没起色,会让你索性放弃了。
4、立即行动。不要被世俗的眼光和建议给牵绊住。可以选择性地倾听来自不同角度的建言,但最好在请教他们之前,心里就要有一杆秤。
因为每个个体,终究也只是代表他们自己角度的判断。只要这件事,存在需求,没超出你能力范围太大,就只管去做吧。没做成,又不会要你的命。万一做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