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夜之间,朋友圈都被“我不是药神”这部电影刷屏了,每个出现在视野中的影评,我都会下意识点进去看。一是为重温剧情,二是可以看看各方视角,最主要的,可能还是因为有关生死,就觉得离自己很近,神经也就更容易被触及吧。
影评多数是说生死,人生了重病,就像被上了发条的时钟,不知道什么时候生命就被终结了,即使无限风光,也只能卑微地寻找续命的方法,生死面前再无大事;也有反观现实的,令人欣慰的是,钱没有再被盲目地推向风口浪尖,平心静气地分析各方立场反而比较多,也许是大家终于意识到,这世界不光光是小人物不容易,所有人都在自己的角色里拼命努力地活着;而一切的讨论,最终都会回归人性,与一味揭露人性的丑陋面不同,这部片子最终展现的都是人性的善良,处在生命最低谷的人的善良,恰恰最具有代表性和爆发力,无数个小人物在自己的生死面前延伸出的对世间的爱,让我们感受到最真实的希望。
在我看来,这些人性的光辉不是随时随地都能看到的,属于隐形属性,需要一些理由才会显现出来。看完电影那天晚上,我写了一条微博“每一次的离别,都是一次转折。这部影片我看到最多的是离别,自己与自己的较量果然最深刻。活在这世间,我们是等着被救赎,还是能自我救赎呢? ”在我看来,剧中引出人性的就是“离别”,最触动我的,也是几次离别。
一个病人为了给自己续命,找到一个想给自己父亲续命但是没钱的人,同时看不上自己的老婆还要带着儿子移民了,一上来,“生离”和“死别”就都凑齐了,第一个转折,二人为了自己的利益放手一搏。生意做顺了,大家也都收益了,大哥怕被抓收手了,小团队也因此解散,正所谓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第二个转折,有钱有药的开心日子结束了。大哥做正经生意小有成就,当初找自己的病友吃不起高价药快撑不下去了,最后选择了放弃治疗,去世了,于是第三个转折,大哥决定重操旧业,只是这次本着救人的心态。第四个转折,小伙为救大哥,也是为救更多人,死于事故。第五个转折,大哥被抓,众人目送告别。
这一次次的离别,挑战着也激发着人们的良知,除了自己的利益,什么是更值得追寻的意义?一次次的转折,也让人性显现出神性的光辉。而离别的愁绪,自古以来也刺激着文人政客的情怀。
《诗经》云:“二子乘舟,泛泛其景。愿言思子,中心养养!二子乘舟,泛泛其逝。愿言思子,不瑕有害?”表面是送别,实则表达的是对贤君的追思和向往。
李白云:“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表达的是送别友人的心情,也为后世称颂。
白居易云:“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好像在离别之时,一切过去的美好都会发酵,一切不好的也都可以被原谅,从古至今都是如此。
有相聚就有离别,相聚多欢,离别就有多痛。人生总要经历生离死别,在我看来,生离更让人心伤,而得病离开人世,我觉得也更偏向于生离。生病与否固然存在一些运气,但平时的生活习惯、个人的心态占的比重更大,所以身体尚好的人,千万要对所做之事有所节制,毕竟没有什么比身体更重要。
人固有一死,正是因为生命有限,才显得活着的珍贵,也显出做什么事的重要性。不求留得万古名,至少在告别这个世界的时候,无愧于这一生得到的馈赠,和自己的所作所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