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后台收到留言,有小可爱说想让我讲讲什么叫“借代”。非常好,又可以开始“传道”(chuiniubi)了~
“借代”其实非常简单,顾名思义(“顾名思义”也许是用来参透语文中各种深奥概念的最好的方法),借代借代,就是借一个东西来代替另一个东西嘛~(这么简单都不会!)
学生:那为什么要借一个东西来代替另一个东西呀?
老师:就是因为原来的那个东西太复杂了啊!
比如说,在某些国家,有个人的名字叫:阿布阿西·我滋基·厦边·德·喀麦隆·奥斯卡流斯麦玛德。对,如果一个班上,所有同学的名字都是这种长度,那老师点完名后,一节课就过去三分之二了,还讲什么课?
如果你班上所有的同学的名字都是这种长度,还有谁愿意老老实实地称呼每一个同学的正名?还有比这更浪费生命的事情吗?
所以这个时候,为了简化而不失准确,为了生动形象而不浪费时间,我们就会借一些花名来代称同学们的“正名”。这其实就是“借代”,借花名代正名。
有了“借代”以后,教室里就多了以下这些对话情景:
“咦!小胖,你怎么又吃起垃圾食品了?”
“四眼,这道题你会吗?”
“那个高佬,别挡住我看黑板。”
对,“小胖”“四眼”“高佬”……所有的这些外号、花名,其实都是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我们叫某人小胖,并不是因为他姓“小”名“胖”,而是因为这样叫既简洁,画面感又强。
比如说曾老师,在整个学生时代就从未被同学们叫过正名,至于曾老师被人叫什么花名,这个涉及隐私与脸面,就不在这里公布了。(伤心往事,不提也罢。)
所以,现在大家明白什么叫“借代”了吗?其实呀,不止是人,对于很多事物,如果那个事物本身比较复杂,我们都可以借另外一个比较简洁比较形象的名称来代替它。
语言的艺术就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的艺术,所有的文学手法(包括“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的。如果有一天,小明发明了一种文学手法,它能把简单的东西写复杂,那么恭喜他,可以去精神病院检查检查了。
好的,既然“借代”就是借一个更简单更具体的东西去代称一个原本很复杂很抽象的东西。那么我们通常都可以怎么借代呢?
这个还不简单?!你想想你们平时都怎么给同学起外号不就得了吗?!
想想,“四眼”“胖子”“高佬”等等这些外号都是怎么被叫起来的?
没错!就是因为他们的外形特征对不对?我们叫小明“胖子”,那是因为他的外形的最突出的特征就是“胖”对吗?
如果说有一天咱们班的每一位同学的体重都超过了100kg ,(当然,只是说“如果”啊),那我们还会叫小明“胖子”嘛?肯定不会,因为这时候,“胖”已是咱们班的共性,而不再是小明的个人特征了。这时候,我们就又会搜肠刮肚地找小明身上的其他的特征,再给他起另外的一个外号。(群体的“智慧”总是惊人的。)
(不过这时候,“胖”已经成了我们班的特征了,这时候我们班很有可能会被别的班借代为“胖班”……)
所以,“特征”必须是一个人区别于其他所有人的“独特表征”。
然后,以特征代整体,也是“借代”这一修辞手法比较常用的方式。我们给别人取外号的时候,基本上全都是“用特征代整体”。
除了“以特征代整体”之外,比较常用的还有“部分代整体”。比如说“不拿群众一针一线”这句话,就不会有人理解为“除了针和线不拿之外,其他的都拿”。因为这里的“针和线”就代指群众的所有事物,针和线都不拿了,其他的就更不拿了。这就是“部分代整体”。还有比方说“孤帆一片日边来”就拿“帆”来代“船”,“沉鳞竞跃”就拿“鱼鳞”代“鱼”。这些其实都是部分代整体。
基本上,“特征代本体”与“部分代整体”就是“借代”中最常用的两种方式。还有一些其他的借代方式,不过用的比较少,在此暂且不论。有兴趣的可以可行查找资料学习~
这次课就先讲到这里,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