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山,滇东北第一山,主峰轿顶山海拔4042米,雄踞于滇东北群峰之上。
小时候,药山南麓那一堵黑巍巍的山,犹如几张巨人的脸,慈祥地注视着我。看到太阳从大山的脊背爬上来,我常想:太阳的家应该就在那几张大脸的后面吧。
直到今天,神秘的大药山连同她那些神奇的传说,依然不时撩动我的心弦。
1 五公經
有一天,两个小男孩一起在药山放羊,一个姓张,一个姓黄。中午,张家的羊不在了四只,两个孩子四下里寻找起来。
找着找着,张姓小孩来到一座巨大的神庙面前。怎么从来没有听人说起过这里有神庙呢?小张思忖着。他跨进神庙,抬头看见一尊一丈七八高的神像。一溜下去,整齐地排着三十六尊八九尺高的神像,所有神像装束、神情都差不多。每个神像面前都摆着一盏油灯,最高的神像前的灯盏足有脸盆大小。所有的油灯都只有一点灯油在灯盏底上了。小张顺着神像转了一圈,发现神庙门背后有一口巨大的石缸,盛着满满的一缸油,缸沿上扣着一个葫芦瓢。
小张拿起葫芦瓢,从石缸里舀油把每盏灯都添满,又在每尊像前磕了一个头。添到最后一尊神像时,小张听到姓黄的小孩叫自己:“羊子找到了!”
小张转身走出神庙,太阳只有一竹竿高了,阳光照在自己身上,小黄赶着他俩的羊在离他三四丈远的地方。“你给晓得这里有一座庙?”小张一边问一边转身准备指给小黄看,扭头却看见一堵巨大的石岩在自己身后,哪有什么神庙!
“你看,那里有两堆银子!”小张正骇异时,小黄已经扑向石壁下的一堆银子。“五个那堆是添油钱,三个那堆是找羊钱。”石壁里传出一个瓮声瓮气的声音。黄姓小孩极不情愿地把五个银子递给小张,转身捡起三个银子。
两人赶着羊准备回家,小张突然想起哪些灯油肯定会再燃完的,就面向石壁,高声问:“哪时候再添灯油?”“三年后的今天。”石壁里那个瓮声瓮气的声音又一次响起。两人记下了日子,相约三年后一起来添灯油,便赶着羊回家了。
三年后,两人相约来到石壁前,从中午一直等到太阳偏西都没有看见神庙。“我们来添灯油!”张姓孩子对着石壁喊。“已经有人添过了!”石壁里传来瓮声瓮气的声音。
原来三年前他们找羊那天,有一个姓陈的男子在山上砍柴,听到了他们的对话,一大早就来添了灯油,两人失望地回家了。因为小,两人慢慢地忘记了添灯油这件事。陈家却一直坚持添灯油,不知添了多少代人,那口巨大石缸里的油被舀光了,缸底躺着一卷书,书名《五公經》,南陽道人造。
讲这个故事的人告诉我,诸葛亮的真身墓就在药山,只是不知道具体地点。神庙里最高的神像守护着他的真身墓,三十六尊矮的神像守护着三十六处疑冢。
读师范时,我的一个老师说,有人在药山捡到过一件三国时的青铜铠甲,护心镜上刻有“蜀”字样,被山东一个教授以五百元的价格买走。
参加工作以后,有一个老教师告诉我,他看到过《五公經》手抄本,确实署名南陽道人造。内容为五个老人一起谈论天下大事,对未来数千年的国运进行了预测。
憾未曾见。
2 竹精
每年端午节,药山周围的药匠就会上山采药。他们常常备好干粮,一去就是好几天。
有一年,小田坝林家父子去大药山采药。晚上,父子俩找了一个山洞过夜。睡前,他们在洞门口烧了一堆火,在洞里铺了草、毡子。半夜,头朝洞口的儿子被一阵咀嚼声惊醒,听到脑后好像有两个人在嚼东西。他不敢动,轻轻用脚踢睡在另一头的父亲。
父亲睁开眼,看见一对母女披头散发,蹲在火边捡烧过的火炭吃,黑色的火炭被他们放进嘴里咀嚼后吞下,黑色的口水顺着嘴角流下。
父亲悄悄摸出枕在头下的柴刀,奋力扔出去,一声尖啸后,母女俩便不见了。
父子俩起身,添了柴,坐了一夜。
天亮后,两人在火堆旁看到一滩血迹。顺着血迹,他们来到一片竹林,中间有一处新鲜的泥土。两人挖开泥土,发现一对巨大的人形竹根,嘴角位置有黑色的木炭痕迹,大的一个竹根的手臂上,还卡着他们的柴刀。父子俩取下柴刀,在刀口上敷了刀伤药,祝告一番,将土填上,赶紧收拾东西离开了大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