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尔登湖》这本书终于囫囵吞枣地阅读完了。最初阅读此书时,实在是一块难啃的骨头,出于一种读书人的虚荣,我没有告诉任何人自己看不下去的内幕。
直到有一天,有小伙伴说看不懂,我才说出自己的尴尬。于是有人告诉我,阅读这本书首先要了解作者所在的时代背景。
于是,我再次拿起这本书。这是一本关于哲学的自然文学作品,优美句子非常多,但足够散。所以我阅读的方式是选择自认为容易读懂的篇章开始,即豆田篇章。
所以我的阅读方式很奇怪,豆田是第一篇,然后向头尾散发的阅读,所以第一篇章的《经济》最后才阅读。
当我阅读完其他篇章后,再次拾起这节,居然发现最长篇章即82页,我终于做到了读后面不忘记前面。
很简单,我改变了阅读的方式,之前是为了阅读而阅读,如今我想明白了,反正是读不懂,不入就简单的摘抄名句吧。于是,我就像看到了树林里满是野鸡蛋的感觉,一下子就拣了一篮子鸡蛋。
我不懂哲学,不懂作者为翻泥土也有翻史籍没有记载的民族废墟的愉悦感;不懂作者把火车比做人们忙碌的“火车式”的忙碌作风;不懂作者为何花大篇章去写如何测量湖的深度,最后却说漏洞百出;不懂人的健美躯体,有一大半很快便随着耕泥入了泥土,化作肥料,人们追去生活,却在追求中丧生了自我......
但我知道什么是美,瓦尔登湖春天冰块开冻时,一年四季的变化天天在湖上出现;懂得天空既在头上,又在脚下的美;懂得“一只小巧优美的鹰,犹如夜莺,一会儿像水波扶摇直上,一会又飞身而下,俯冲一两杆远,像人们展示自己的羽翼”春天的美;懂得“人性中最美好的品质,犹如果实上的粉霜,只有轻手轻脚,才能得以保存,然而人与人相处,缺乏的就是这种柔情”句子的优美......
如果我不懂此书真实的含义,那么我用来当句子控何乐而不为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