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农村建设的终极形态?我已经忘记是哪个场所第⼀次听到这个 名词。是在某个领导的发言中?还是某个高校教授的教程里?最近⼏年,因个人兴趣和工作原因,对乡村建设这个领域接触挺多,看多了听多了,有时就有些混乱,不知道某个资讯来⾃自哪里,甚⾄有时很茫然,不知道努⼒的方向是对的还是错的?其中,就有新农村终极形态这个东西让⼈心烦。因为,我真的不知道乡村终极形态是什么样子?前不久,又碰上令⼈尴尬的局⾯。那是⼀个专 家论坛之类的活动,主办⽅邀请我免费去听,说还有茶点、⿊咖啡之类的,一并免费。这是好事,就去了。其中有一位专家说着说着就说到新农村建设的终极形态上去了,他也没指出什么是终极形态,但批评了当前的基层干部:连未来的新农村建设的终极形态都没有搞清楚,就动⼿,那不是瞎乱闹吗?没有目标,没有方向,没⼏年⼜得重来,那不是浪费?那不是犯罪吗?专家的话,让我陷⼊深深地苦恼。我是真的不想犯罪的!
中国美术学院有个大师,叫王澍的,出名的不得了。建筑设计领域,与贝⾀铭南北称雄。要找他设计,他不看钱多钱少,看心情。这是真的,⼏年前富阳县要搞个美术馆、博物馆、档案馆三馆合 一的建筑,找到王澍,王老师说没空;没法,请省市领导出⾯,王澍说,你们富阳有个文村,我去过,背⼭靠水,还不错,如果你们要打造这个村,我就顺便把三馆弄弄。王澎曾经在浙江考察过三百多个村⼦,其中文村给他留下很好的映像,我估计就是那个时间,那个地,勾起了了王老师的乡愁。光有乡愁不行呀,没有钱,谁来弄呀。这下正好,富阳领导自⼰撞上来。我不知道富阳的领导怎么想的,反正我就觉得三馆就像是槽头肉,是搭的。于 是,王澍团队在文村改造了二十栋农房,改时,王老师说这些房子必须让农⺠回迁进去,否则不如不建。房子建好后,那真不是 吹,一夜成名,全世界的⼈都知道有个文村,⽂村里有王澍的建筑作品。无数的学者、官员、业内⼈⼠蜂涌⽽⾄,无不赞叹此乃中国乡村建筑美学的巅峰之作。这有点终极形态的意思吧? 房子建好,该农⺠回迁了,结果这个时候出问题了,农⺠不买帐,不愿意回去了,农⺠嫌房子太怪异,不接地⽓,住不惯。当然,现在农民都住回去了。因为,有人愿意出800万一栋购买王澍的作品。房⼦,喜不喜欢,不妨碍农民把这价值800万的不动产紧紧抓在⾃己⼿里。
成都的民居也有举世瞩目的作品,曾经获得过联合国人居环境奖, 在都江堰。应该也算得上终级形态的东西了。前几周,我自驾寻访,跟着导航走,到了地方,发现除了一院子租给别⼈办一个什么培训学校,其它⼗余栋民房都荒芜了。院子⾥长满杂草, 很久没有住⼈了。问路人,说这地⽅太偏,都搬镇里边住去了。
所以,如果再有人问我,什么是新农村建设的终极形态,我会回 答:任何以终极的名义,或者固化的风格去建设乡村,都是对乡 村的摧毁。 乡村建设,缩⼩到新村建设、农居建设,其本质仍然是供人居住和活动的场所,它首先满⾜人的实⽤需要。在此基础上,通过形态和空间上的变化,体现结构美;通过情景交融的方法,体现意境美。这当然是更高的追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