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一早请了假,先生做了手抓饼和蔬菜汤,小儿子几乎没吃,估计是口里溃疡疼。
婆婆一大早就赶来了,一家人收拾妥当就送女儿去幼儿园。先生又送我和骏骏去医院。
依旧是挂王大夫的号,娃病时,时常为县里有他这样一位医生而心存感激。
带着小儿子挂号,小儿子不紧张,在走廊里来回走动,东瞧瞧西望望,好奇的很。
期间娃问我:“妈妈,我们为什么要来医生的家呀?天真的娃以为医院是医生的家。”
诊室外面已经排了很多人,都是妈妈爸爸或是奶奶等带着孩子,也有妈妈自己抱着孩子来打针的,这样的妈妈就很忙碌和疲累了。
王大夫一如既往的详详细细的跟每个病患的家人解释孩子生病的原因 如何服药,怎么护理,饮食禁忌等,家属听的认真频频点头,一一记录。
不管怎么问,王大夫不骄不躁,始终耐心的解释,对于家属,这是多么难得的安慰。
出于对王大夫的敬佩和想学习的心态,我想听他怎么诊治其他孩子的,就站在了门内听诊。他一抬头看见我问道:“你来做什么?”心内一惊,我以为医院规定不能听诊,诊室里只能留一对病患及家属,所以慌忙小声说:“我是来听诊的。”边说边往门口退。
他回答说:“那你进来吧”,我以为他把我当成了医院的实习生,急忙说:“我不是医院的护士,我是来听带孩子看病的。”
他和蔼的笑着说:“我知道呀,你不是学校的老师吗?一会儿还要给学生上课的吧,带孩子进来看吧。”
惊讶之余,有一些感动,遂抱着小儿子进了诊室,小儿子没有想象中的恐惧,反而表现得很乖巧,之前给他做的心理建设起作用了。
在路上我告诉他:“医生会给你听听心脏听听肺,然后张开嘴巴让你啊啊,可能还会用一个压缩板,检查你的舌头,给你开点药吃就好了。
小儿子听进去了,当王大夫用听诊器听他的胸肺时,他老老实实安安静静的坐着,不哭也不闹,但是一直含着胸驼着背,低着头不敢看医生。
我看出来他的紧张,鼓励他抬头挺胸看大夫,小儿子害羞的笑了,这才慢慢的抬起头,用压舌板检查口腔后,当即确定孩子得了疱疹性咽夹炎,告诉我一般情况下会连续发烧三天,五天基本痊愈,按时服药就可以,给我开了药单写怎么服用的同时,不忘告诉我有医保卡可以去外面药店买药。
感谢县城里有如此医术高的医生,更难得的是医德医风高尚。
买完药,把孩子交给婆婆,我就上班去了。下班回来,婆婆说小儿子下午精神状态不太好,试了体温,仍旧有些烧,但没喂退烧药。
晚上打车到家,先生加班,忘记带钥匙了,在小区商店抱着孩子等了好久,先生才归来。这期间小儿子脑门很热,直嚷着脑袋疼,脸蛋也红扑扑的,自己说着脸发烧了。
到家测量体温是38°1,便没给安瑞克。先生跟他聊天,让我安心写简书,一边揉搓娃的小脑袋,不大一会娃就睡了。
但却睡不安稳,总是不断的哭着醒来,口里念着肚子疼。
第三天,早晨起来,活泼得多,精神状态也好得多,不发烧了,妈妈心里踏实多了。
送去奶奶家,奶奶说白天不发烧了,晚的很开心,感觉病好了大半。
依旧是先生加班,我和娃回到家,喊着嘴里不舒服,边用手去抠嘴。
一定是娃口里的疱疹破了,疼的他难以入睡。
追剧的妈妈太不靠谱,快21:30了,才哄娃睡觉。
夜里醒来2次,都是因为嘴疼,第二天早上起来,仍旧要我喷开喉剑,并且娃尝试自己喷药,一副享受的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