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观哥给提供的名字,另外因为今天是手写稿,很多还没来得及校对,语言上有很多不是很合理的地方,会在全部写好后进行统一排版校对和修改。之所以想写下这么一个故事,坦白讲算是对自我探寻这个过程的一点记录,以及自己不想再缺失一些集体印迹了,昨晚翻看照片,发现自己缺席了很多与朋友一起的集体活动,这也算是一次回忆的倒轨吧!
看过很多令人艳羡的故事,装过很多有情怀的逼,走过很多别人标榜的旅途,体悟过“如果在冬夜,一个旅人”的意境。模式不断切换,依旧只是模仿得太逼真;想过很有情怀地问一句,我要做些什么才能完成对自我的探寻。我遇到过很多和我一样的年轻人,在用一种独属于自身生活状态的方式在进行着自我探寻。我将他们以及自己的故事记下,去为自己的自我探寻提供印记,我将这些故事成为辉色印迹。
在聊这些故事的时候,我翻看了很多自己曾写下的文字,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似乎我,以及我所遇到的大部分人都在自我放任与自我放纵之间给自己罩上了一层网,让自己被困住,不至于去受选择的苦。
2015年6月6日,看到好友在博文里写道:我常常看见的是很多事物的悄然变化,其中最多的便是我们这些同龄人的骚动。都一样。
我们总感觉自己不够完美,但我们不曾知道在某些人心里我们其实是一个榜样、一个成功者、一个无比优秀之人,当和他们无意聊及时,自己竟有点懵了。
这确实有点恍惚,恍惚到我们在标榜着做自己的20岁青春生活中有点不知道哪个才是自己。
我很难揣测好友写下这段文字时的心情,只是无论是哪一面的我们,都是未经修饰的自己。骚动的生活带来的好处是大家都不怎么喜欢坏情绪,空间、朋友圈、微博里展示着各种状态,大多不会对自己生活充满过失望。正如室友所说,在这样的年纪里,有事做、有人爱、有进步、有期待、有欢乐、有痛苦以及诸多不可测的无聊与无奈,生活便可这般自我探寻的一种方式。
我一直坚信我是一个有理想、有情怀的高冷犯二青年,脑袋里装着挑逗世界的想法涂鸦着自己的人生画卷。
2013年6月,高中毕业,在简单的对比后,抱着大干一票的屌丝心态填报了上海的高校,之所以报上海,一来因为香港去不成了,再者不喜欢北京,便直接选了上海。此后的两年,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自我探寻。
两年的魔都生活,不止一次地问自己,世界那么大,茫茫人海,芸芸众生,我要怎样才能被看见。这种对世界,对自己的无知使自己每天都感到压迫,好像别人的生活总是如此绚丽,而自己却像无时无刻不处于无知的黑洞,眼光慢慢聚集在生活的跌宕起伏上,从觉得自己与众不同、无可替代慢慢变成了觉得自己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开始尝试着去给自己的生活下定义,又一次次竭尽全力去推翻这样的定义。在自我怀疑与自我肯定中重新定义自己。
2013年,我几乎遭受了两年魔都生活里所有的重大打击,带着高中时期的优越感来到魔都后开始和大部分新生一样风风火火地进行着自己的社团及学生组织的规划活动,而现实总是会恼人地在你自信心膨胀之时轻佻地说一句:小婊砸,你不配!始料未及的是我没有通过任何一个社团以及学生组织的面试,一整个学期我都在自我放纵中当着别人的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