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句顶一万句》

这两天正在看刘震云的《一句顶一万句》,有一些感悟。

到目前为止看了一半,正看到杨百顺丢了巧玲出延津的地方。

故事写得很琐碎,但是也挺动人。

琐碎表现在叙述方式上,肯定再否定,再肯定再否定,一连好几层,有人认为是特色,我有点不太喜欢。

动人也是真的,写的就是我们的日常,小人物的悲哀,按理说世间万物都有阴阳两面,有悲就有欢,可是欢的部分实在太少了,还是用悲哀更准确一点

杨百顺十几岁出来混社会,这个名字起得挺讽刺,百顺百顺,百事不顺,被社会各种毒打,每次事情开始出现转机,就会有不可抗拒的力量将他重新推向不测

他是个善良朴实的人,却被人算计,受尽屈辱,很难说是社会的问题,还是他自己的问题,主因是他自己,可是他的思想意识又是社会这个大环境孕育的

一个小人物的奔波浮沉,一次次走投无路,一次次跌跌撞撞,让我们大多数普通人产生共鸣,我们为他叹息,也为自己心疼。

同时,他也让我们看到,无论多么倒霉,多么绝望,事情多么糟糕,天无绝人之路,人总是会生存下来的。

但是,也仅是生存而已,生活谈不上,拥有一个人的生命就更谈不上了

这本书主要探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每个人都藏着机心,真心显得无比珍贵。杨百顺没有心机,只能被动地受命运摆布。这也是他为什么和五岁的巧玲“说得着”,和基督教徒老詹亲近的原因。可是有心机又怎么样呢?占了便宜又怎样呢?像卖豆腐的老杨,娶了富家女的杨百业,吴香香和做银首饰的老高,也不怎么样啊。

也许,我们应该像老詹那样,为人不妨单纯一点。他是书中最没有心机的一个成年人,用世俗的眼光来看,他的一生可说一事无成,连他自己设计建造的教堂也守不住。可是他却为杨百顺的心里开了一扇明亮的窗。

在他死后,有他发展的八个教徒为他送行,有杨百顺的缅怀,甚至愿意为他实现他未曾实现的愿望,也不枉此生了

还有一个点,杨百顺迄今有两个爱好,一个是像罗长礼那样喊丧,一是社火的时候表演阎罗,但无论哪一个,也就是电光火石之间那么一闪,终究还是归于沉寂。特别是他跟吴香香对于第二年社火表演的拉扯,道尽心酸,人穷,连玩都不配,是没有资格谈爱好的。而同样的,胡县长也有自己的爱好,他却可以养一个戏班子

暂时写到这,等我看了后半部再接着写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