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一句顶一万句》:羊肉烩面--最具烟火气的信仰

现今信仰被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频繁提及,那信仰是什么呢?按照百科说法,信仰是心灵的主观产物,是对某种思想或宗教及对某人某物的信奉敬仰。在西方人眼中,没有宗教的中国是没有信仰的。曾经在一本书里看到过,一段有趣的关于信仰的对话。

一个传教的神父动员杀猪匠信主,说“信了他,你就知道你是谁,从哪儿来,到哪儿去。”杀猪匠说:“我本来就知道呀,我是一杀猪的,从曾家庄来,到各村去杀猪。”神父脸憋的通红,摇头叹息:“话不是这么说。”想一想又点头:“其实你说得也对。”

这本书就是作家刘震云出版于2009年的《一句顶一万句》。

一句顶一万句

刘震云,1958年5月生于河南新乡延津县,著名作家、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教授,茅盾文学奖得主 ,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同时还被称为“中国最绕作家”。

这本书主要讲的是人找人,话找话的故事。就像书里说的:世上的人遍地都是,说得着的人千里难寻。人生而孤独,书里的人物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找人说话,和“说得着”的人说话,排解这份孤独。这个为了“说得着”而跋山涉水的故事被评价为中国版《百年孤独》。

小说最初通读一遍,除了故事还记住一道菜——羊肉烩面。羊肉烩面是河南著名的特色小吃,说起它还有个广为流传的典故。

羊肉烩面

据说李世民曾在未成为皇帝时,染病逃难,幸运的是得到了一家农户收留,农户将家中的牲畜宰杀,熬制高汤下以面。李世民吃过,疾病痊愈。终于成为皇帝后,他派人寻找当初那位农户,并命令御厨学习这种面的制作方法。最终御膳中就多了这道“麒麟面",也就是现在的羊肉烩面。

羊肉烩面在书里不单只作为食物而存在,还代表一种隐形的精神支柱、一种信仰。书中一共出现过三次。

第一次出现是:吴摩西还叫杨百顺,十三岁的时候。剃头匠老裴被妻子那擅长“说理”的娘家哥把一件事绕成另一件事,说得他反而理亏后气得要杀人。在去找娘家哥的半道杨家庄打谷场上,遇到了发烧打着摆子的杨百顺。

杨百顺为去王家庄看罗长礼把家里的羊丢了。挨了爹老杨的打,自己去找羊,羊也没找着,夜里不敢回家,只好睡在打谷场上。老裴顿时气消,原来世上所有的事情都绕,为了一点小事杀人,不值当。

老裴拉着杨百顺的手来到镇上老孙的饭铺,吃了一海碗热腾腾的羊肉烩面。就这样老裴救了杨百顺,而杨百顺更是救了老裴。

在这羊肉烩面除了填饱肚子,更是给了他们面对之后生活的勇气。没有过不去的坎,吃饱了就有了迈过去的力气。

第二次出现时吴摩西已经叫吴摩西了,成了吴记馒头铺老板娘吴香香招的上门女婿。虽然俩人成了夫妻,但是吴香香跟自己却不亲,很多话也都说不到一起。她倒是跟隔壁的银匠老高能说到一起,后来俩人一起私奔了。

吴摩西本来不想找,可是吴香香的婆婆不愿意。没办法只能假装去找妻子,准备找一个旅店住一个星期之后回去。他带着养女巧玲住在鸡毛店里。巧玲,也就是吴香香和前夫唯一的女儿。虽然他俩只结下了半年的父女之缘,但吴摩西最说得来的人是巧玲,巧玲最说得来的人也是吴摩西。

在鸡毛店里中午和晚上常吃的,是一人一碗羊肉烩面。要面不要饭菜,一是图个省钱;二是一大碗面外加羊肉,吃下也扛饿;三是烩面有汤有水,吃到肚子里也熨帖。后来在鸡毛店里反而把巧玲丢了,假找变成真找孩子了。

嘴巴除了说话就是吃饭。说得来的吴摩西和巧玲,还能吃到一起,都爱吃羊肉烩面。于是羊肉烩面就成了他俩说得着的见证,是对食物的热爱,也是对亲人的热爱。

第三次出现是牛爱国的妻子庞丽娜又一次跟人跑了,不过这次不是跟小蒋,而是跟自己的姐夫老尚。牛爱国是曹青娥,也就是巧玲的儿子。妻子庞丽娜跟他也说不着。牛爱国不想去找,可庞丽娜的姐姐庞丽琴和牛家人都觉得应该找。

不得已他也跟他姥爷吴摩西一样,假装去寻妻。为了有个可去的地方,牛爱国想起之前认识的伙夫陈奎一。跑了一千多里路,去到河南滑县。最后人找到了,牛爱国才觉得自己饿了。去到一个还亮着灯的路边饭摊,点了一大碗羊肉烩面。

牛爱国

三个男人,饺子点两碗,分三个碗装。羊肉烩面点三小碗,用大碗装,多放面汤和葱花。用饭摊老板的话说,“没这么个吃法”。

用牛爱国的话说,“钱花得不多,但什么都吃到了,又汤汤水水,吃个热乎”。

这伙人的精明,全体现在这点菜里,生动又有趣。

在这个小吃摊上,有黑夜里的一盏灯光,有讨价还价的生意经,有吃烩面时的吸溜声,有饭碗里冒出的白气。这就是人间烟火气,普通人的生活奔头和信仰。

至此两代人的圆环终于画起来了。说不着——妻子私奔——不想找——被迫找——假找——真找——找而不得——远走,这是杨百顺和牛爱国两人共同的人生轨迹。两人都是为了一个“找”字,一个出延津,一个回延津。

这一出一回,两辈人,只不过又是一个轮回的重复,逃脱不了命运的安排,常态的孤独。就像刘震云本人谈及《一句顶一万句》所说:“痛苦不是生活的艰难,也不是生和死,而是孤单,人多的孤单。”

但是只是中国人孤独吗?也不是。开头说的那个意大利神父也是孤独的。他本名叫希门尼斯.歇尔.本斯普马基,中国名字叫詹善仆,盐津人叫他老詹。千里迢迢从意大利来到了中国,目的只有一个—传播天主教。结果在延津传了四十多年教,只发展了八个教徒。真正说得着的人恐怕是一个都没有。他一个人在破庙里待着的那些晚上,孤独的恶魔都在私语。最后一个人死在破庙里。

估计老詹到死都不明白为什么中国人不信主?老詹的不善言辞,缺少经费是一方面,但更为重要的因素是文化底蕴不同,西方的基督教很难在中国生根发芽。比起虚无缥缈的主,中国人的信仰更为质朴、实在。

古朴在《中华民族不信邪 信道理》里说:"所谓信仰归根到底也只不过是一种对道理的崇敬与膜拜。" "实际上,中国人只是不信邪而已。中华民族是这个地球上活得最明白的一个民族,因为数千年的思考、数十亿人的叠加传承,让中国人不信邪了,因此,中华民族不是没有信仰,只是不迷信而已。"

所以主帮不了中国,中国人不信神。信的是人自身,信的是对生活的热爱,对食物的热爱,对亲人的热爱。于是每个中国人都可以活得很幸福,无论顺境或是波折。一份小笼包、一碗羊肉烩面或者简单如爱人的一个微笑,都会坚定我们走下去的信念。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5,794评论 6 49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2,050评论 3 39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61,587评论 0 351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861评论 1 290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901评论 6 38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898评论 1 295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832评论 3 416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617评论 0 271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5,077评论 1 308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7,349评论 2 33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483评论 1 345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5,199评论 5 34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824评论 3 325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442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632评论 1 268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474评论 2 368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39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