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若有苏东坡,人生处处是清欢



                  记承天寺夜游

                                      苏 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解衣欲睡,月色入户,欣然起行。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

      《记承天寺夜游》这篇古文 是八年级上册的苏轼笔下的一篇古文 。每次读起,都会十分喜欢。

001喜欢原因之一:

    内容短小精炼, 读来如同拉家常,娓娓叙来。用词准确,如“空明”一词,毫无修饰,却体现出空灵、坦荡的意境。 句式整齐 读来朗朗上口 给人一种身心愉悦之感。

002 喜欢原因之二:

      细细品读文章,便得知,此篇文章是苏轼在被贬黄州的第四年所完成的作品,内容简洁易懂,内容为:一天夜里,苏轼正准备入睡,被跳入门里的月光吸引了,于是便出门邀请好友张怀民一起前往欣赏月色,好友怀民也和苏轼有着同样的遭遇,同是天涯沦落人,两人便在静谧的夜晚,一同共赏明月。苏轼在文末自我调侃道:“哪一个夜晚没有月亮?哪一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柏树呢?只是缺少像我们两个这样清闲的人罢了。”苏试在政治上有着远大的抱负,表面说自己是闲人,在内心深处,其实不愿做一个“闲人”。

      虽然此时,苏轼被发配到贫穷落后的黄州,过着清苦的生活,但却毫不影响苏轼的生活乐趣,依然热爱着生活,热爱着世间万物,普通得再不能普通的月光,也能得到苏轼的热爱,我想这便是古人的浪漫吧! 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苏轼的豁达、积极的人生态度,打动了我!深处困境又如何? 不影响本苏热爱生活呀!

      苏轼的一生,经历了三起三落,是跌宕起伏的一生。黄州成为了苏轼一生遭贬的起点,却也是成就他一生创作的高峰。


      谪居黄州四年,他一方面从事经学研究,撰写了《易传》《论语说》二书;

      另一方面,他又从事诗文的创作,仅词作就有80多首,他还写作了散文小品《记承天寺夜游》,散文《赤壁赋》,词中极品《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逆境原来并不可怕,逆境其实也是托起我们成功的基石。纵观历史,孔子3岁丧父,却终成为一代宗师;司马迁惨遭宫刑著《史记》,流芳千古;曹雪芹晚年身处窘境,却执著完成空前绝后的艺术瑰宝《石头记》。

      苏轼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无不在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

      古人们的精神,也在默默激励着我们。

      读古文,品精神!欢迎一起交流。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