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智英是韩国82年新生儿取名最多的名字。“金智英故事的感人不在于她的特殊性,而在于普适性”。
书中,金智英常常扮演她人、借她人语气说出自己的被隐忍的心声。
“金智英偶尔还是会变成另一个人,而且怎么看都不像看玩笑或者捉弄人,她真的完美且惟妙惟肖地,彻底变成了那个人。”
她可以是曾经的社团学姐车胜莲,她可以是自己的母亲吴美淑。女性的脸谱千人千面,女性的内核苦难却是共通的。千万个女性可以汇聚成金智英,金智英也可以投射向千万个女性。此刻我们不分高女、底女,也不把自己放进的社会角色里,我们都是金智英。
金智英是压抑的。书中屡屡提到:
“她不习惯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导致这些埋怨不像其他同学一样脱口而出。”
“男友比金智英的情绪更充沛,更容易捧腹大笑,也更容易痛哭流涕。”
“早知道会落榜,就应该把内心想讲的话如实说出。”
“我最怕的就是你们!金智英把这话咽回肚子里。”
“生子计划应该和丈夫两个人商量,而不是和你们这些初次见面的亲戚商量,但她一句话都说不出口。”
……
金智英被剥夺了话语权,她需要发疯,需要借助她人之口来讲述自己内心真心想法。
那压抑的源头是什么呢?书中充斥着太多女性不得已的选择。
在郑代贤和金智英填写结婚信息的时候,中间被问到“是否从母籍”。金智英自己往上面填上了“否”。因为“大部分人还是从父姓,要是选择从母姓,别人还以为有什么隐情呢,到时候又要解释一堆、申请更改,一定很麻烦。”
金智英的心理医生的夫人是数学天才,结婚后却做了一本本儿子的小学数学练习册。这是她唯一能遵循自我意愿干的事情了。
……
看似给了女性很多选择,但她们还是在一条既定的轨道上行走。那是一条怎样的轨道呢?看看这条轨道吧,外婆、妈妈、我明明是脐带相连的,我们却拥有三个不同的姓氏。女性回归家庭后减少甚至切断与社会的联系,被强制依附男性。女性本该是一个群体,但被切分开来,无处张望,无处探寻。
所谓平等,我们需要机会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而这往往会遭到反驳,常有人问我“你要不要看看中科院男女比例”,诚然,“这番辩论其实是没有底气的”。而我希望,这番辩论在未来的十年后是不证自明的。
那我就在此祝每位女性都能向前一步,拓宽女性的边界。也祝每位女性逃离自证价值的牢笼,充分加入社会关系网络,与更多人有真切的利益相关。
“由衷期盼世上每一个女儿,都可以怀抱更远大、更无限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