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和朋友聊天,聊着聊着就聊起了孩子的教育问题。朋友说起了她姐姐家的孩子,孩子小的时候,姐姐姐夫因工作忙,就将刚满周岁的孩子丢到乡下给爷爷奶奶带。带孙子,爷爷奶奶自然是不敢含糊,细细喂养,精心呵护,孙子要什么给什么,这样被爷爷奶奶宠出来的孩子,自私又任性。
姐姐姐夫看到孩子被养成了很多坏习惯,怕越大越难管,于是在孩子上小学一年级时将孩子接到了身边,开始严加管教。
姐夫坚信“棍棒下出孝子”,因此教育起孩子来也是毫不手软,孩子犯了错误,拎起就是一顿打,但也可能是矫枉过正,孩子非但没有改掉之前的缺点,还变本加厉了,逃课、撒谎、打游戏、跟父母对着干。去年中考的前一天,居然用妈妈的手机买了一千多块钱的游戏装备,然后删掉银行短信,直到他妈妈收到银行电子账单才知道,而且之前也买了很多次。
这样的孩子,中考成绩自然是非常不理想,高中考不上,只能念技校。若是在技校好好学门技能,倒也不错,可那孩子自由散漫惯了,上课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在网吧待的时间比在学校还长,经常通宵,姐姐姐夫各种威逼利诱都没能把孩子从游戏的深渊里拽出来。朋友不无担忧地说这孩子真的快废了,姐姐姐夫现在焦虑得不行。
最后,我们一致感叹:现在的孩子真的不知道该怎么教育了,虽然我们这一代父母都或多或少接受了文化教育,对孩子的教育也相当重视。打从孩子还在娘胎里,就开始啃各类育儿书籍,但道理懂了很多,却依旧教不出一个理想的好孩子。
所有的育儿书上都说,对待孩子,不能太严厉,太严厉容易使孩子不自信,但又不能太宠溺,宠溺的后果就是目无尊长,过度自我。
但是,这个不严厉又不宠溺的度该怎么去把握呢?
在这里给大家推荐《正面管教》,这是我为数不多的看过两遍以上的育儿书,相比于市场上五花八门的育儿书籍,这本书融入了大量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的专业知识,是作者多年的实践成果,所有的理论与事例都相当接地气,最为重要的是可操作性强。该书自出版以来,已经成为美国管教孩子的黄金教科书,被翻译成16种语言,仅美国销量就超过400万册。
该书作者简·尼尔森(Jane Nelsen),是教育学博士,杰出的心理学家、教育家,加利福尼亚婚姻和家庭执业心理治疗师,美国“正面管教协会”的创始人。她是7个孩子的母亲,18个孩子的奶奶或外祖母。曾经担任过10年有关儿童发展的小学、大学心理咨询教师,她同时还是众多育儿及养育杂志的顾问。
作者在书中所倡导的正面管教是既不惩罚也不骄纵,弃二者之短而采其所长,既有骄纵的和善,亦有惩罚的坚定。而剔除了骄纵的无规矩和惩罚的过分严厉,在这样温和的气氛中,培养出来的孩子自律性、责任感、合作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相当强的,也就是真正让父母不“操心”的孩子。
传统的管教方式关注的是教给孩子不要做什么,而正面管教关注的是教给孩子要做什么。关于正面管教,我们不仅要知道“怎样做”,更应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思路从关注惩罚转向关注解决问题。
书中列举了不同教养方式下养出的孩子所具有的不同特征:
1、严厉型——孩子不参与决策过程。过度控制,有规矩没有自由,没有选择。
2、娇纵型——没有限制,有自由但没规矩,无限制的选择。
3、正面管教型——和善与坚定并行,有权威,有规矩也有自由,有限制的选择。
严厉型和骄纵型的教育方式的例子在我们身边比比皆是,例如朋友的侄子就是在骄纵与严厉双重教育方式下成长的,但无论采用以上哪种教养方式,父母的发心都是希望孩子幸福,但这能否实现却取决于孩子是否被培养为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
一个真正有能力的人,必须具备七项感知和技能:
1、对个人能力的感知——“我能行”。
2、对自己在重要关系中的价值的感知力——“我的贡献有价值,大家确实需要我”。
3、对自己在生活中的力量或影响的感知力——“我能够影响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
4、内省能力,能理解个人的情绪,并能利用这种理解做到自律以及自我控制。
5、人际沟通能力,善于和他人合作,并在沟通、协作、协商、分享、共情和倾听的基础上建立友谊。
6、整体把握能力,以有责任感、适应力、灵活性和正直的态度来对待日常生活中的各种限制以及行为后果。
7、判断能力强,运用智慧,根据适宜的价值观来评估局面。
长久以来的实践证明,只有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学习具备良好品格所需要的有价值的生活技能,培养出责任感,孩子才能具备以上七项重要感知和技能,从容面对人生的诸多挑战与议题。
“和善”与“坚定”是这本书的核心关键词,也是一种真正有效的教育方法。
这两个词也给了我很大的启示,我自己在教育孩子的时候往往是做到了和善却缺少了一份坚定,而孩子的父亲倒是很坚定,但态度却不够和善,让孩子心生畏惧。
其实很多时候,孩子并不需要父母的帮助,而是需要我们温和的坚持。正如鲁道夫.德雷克斯所说:“和善”在于表达我们对孩子的尊重,“坚定”则在于尊重我们自己,尊尊重情形的需要,我们在实行家长权威的时候,通常缺少和善;骄纵的方式缺少坚定,和善而坚定是正面管教的根本所在。
正面管教还有个关键词就是:“赢得”。
在孩子的整个教育过程中,你是要“赢了孩子”还是要“赢得孩子”?传统的教育方式通常是用控制、惩罚,迫使孩子屈服来“赢了”孩子。这看似“赢了”的背后,却是一个失败的孩子,失败者的结局是什么?反叛或盲从。
“赢得”孩子,则是在维护孩子的尊严同时,跟孩子合作,让孩子心甘情愿地接受父母正确的引导。 “赢了”孩子让孩子成为失败者, “赢得”则意味着获得孩子的认可,彼此尊重。
怎样做,才能“赢得”孩子呢?
1、表达出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一定要向孩子核实你的理解。
2、表达出对孩子的同情,但不能宽恕。同情并不表示认同或宽恕,只是理解,最好告诉他你同情并不表示认同或宽恕,只是理解,最好告诉他你也有类似经历。
3、告诉孩子你的感受。
4、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
友善、关心和尊重是以上过程的根本。当孩子觉得被理解被尊重了,就更愿意听取你的观点,并努力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父母,我们能为孩子做的最有益的事,就是教会孩子学会自我评价,而不是让他们依赖于别人的赞扬或观点获得自尊。
《正面管教》教给我们从另一个角度与孩子交流,在与孩子的沟通过程中,我们要跟孩子保持同一个高度,平等地看待孩子,温和地对待孩子身上所发生的一切问题。
不可否认,我们为孩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基于一个“爱”字,所以贯穿整个教养过程的是对孩子无条件的爱,我们一定要确保把爱的信息传递给孩子,只有充满爱的教育,孩子才会有归属感和价值感。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