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过年了,啥时回来?”
“不回来了,没时间。”
“厂里过年不放假?”
“嗯。厂里忙,加班的。”
“✘月✘日,家里新屋乔迁摆酒宴呢?早点
回来哦。”
“没时间,不回。”
“新屋乔迁喜事的好日子不回来?哪成呢?回来吧,大小孩子盼着呢。”
……
姑姑明慧跟弟媳妇小洁微信聊了半天话,愣没劝得了弟媳妇高高兴兴回家。最后,小洁冷不丁得没了回音。
哎!算哪门子事。这俩人都老大不小了,有俩娃的人还是像两头驴样的犟上了。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家哪里是摆道理,讲对错的地方?夫妻互相退一步,不就啥事都过去了吗?
四十多岁的人了,日脚过得糊里糊涂。强子一个大男人又当爹又当妈,家里一摊子烂事哪摆得平。幸好老妈身子骨好,自己做点小生意,衣食无忧,没靠儿媳过日子。倒是拿了一大笔钱,帮儿媳置办了临街的新房子。多好的地段,出租出去,赚得钱也不会少于别人一家子一年打工收入。
原本想帮衬着做些事业,他夫妻俩会心想一处,带好俩孩子,弄好家事。没成想,还是三天两头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闹啊闹。
姑姑明慧想想都头脑壳痛,也为老爸老妈不值。六七十年纪了还养大的,又带小的。她觉得心里委屈,堵得慌。爸妈眼瞧儿子日脚不上心,又替他张罗买房,置办家业。同样娘生的。女儿呢?嫁出去女儿,泼出去的水。买房装潢,借3万块钱,半年不到时间急哄哄地就催着还。催人上吊啊,那银行里一屁股债,月供一个崽都不能少,等着还。
不说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姑姑明慧挺大度的一个人。心里想想而已。老妈张罗给弟弟买房子。她痛痛快快的将牙缝省下的5万块钱交到弟媳手上。尽管心里知道弟弟俩夫妻不靠谱,钱给了,差不多打水漂了。但该帮还是要帮一下。买房是大好事。
弟弟强子,倒也是实在人。开一家门业店面,四邻八乡有人造屋了,就揽些安装防盗门活做。他性蔫。自己不成事。要是弟媳有主见,这个家很好过得了。
强子夫妻俩是自由恋爱。那年回家过年,23岁的他突然带回一个小个子姑娘,模样俊俏,喜坏了老妈。知子莫如母。儿子其貌不扬,个子矮,性子蔫。老妈在儿子娶老婆大事上,心里是不踏实的。
小洁,那时20岁。G省人。强子父母有看法了,不同意他俩结婚。那成想小洁人小鬼大。她知道浙江好地方。强子家庭条件还行,就更粘牢强子了。初来强子家,更是表现灵光。她嘴巴甜、手脚勤快,洗衣、做饭、伺候强子爸洗脸洗脚。
强子爸是个喜欢听好话、戴高帽的人。这一下,心里喜欢的不得了。他跟强子不对眼。强子从小到大没少被抽打屁股。他不喜欢不讨巧的人。
后来强子他爸想,G省大老远,穷山恶水的地方。嫁到浙江这福地,是出头了。这回俩人结婚,礼金省了不说,路途迢迢,人情往来债也会少不少。这心底里一拔拉,全家人也就默许了。
姑姑明慧眼尖,心里活泛,或许旁观者清。
她对她爸说,“伺候你洗脚洗脸,太假了吧?以后呢?天天伺候您?”
“她这样献殷勤。日子久了,不见得是有心人。”
的确。做人尊敬父母、有礼貌,是必须的。但如果为别人认可你一件事,你卑微低身去做,讨人喜欢,大可不必。毕竟是亲人的话,日久见人心。有心人在一起时间长了,自然亲情融融。
姑姑明慧有先见之明。强子结婚后,三天两头,夫妻打打闹闹。弟媳妇常常一气之下,丢下小孩一走了之。大女儿那会儿是这样,生二胎小女儿时,又如此。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稍有些明事理,通情达理的,真正有孝心的话,不会不负责任到如此地步?当年表现的灵光、殷勤劲倒是说明过头了。
家和万事兴啊!
一大家子事,弄得强子爸妈左邻右舍好没面子。操碎了心。
新房买了。想着有了家业,他俩会懂事,明白些。
没成想竟老样子。脾性不改。
这次过年不回来了。
乔迁新屋大事竟不也回来。
或许新屋不是他俩自己费心尽力,吃苦、操心置办的。不觉艰难,倒不珍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