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原创非首发,文责自负。
一路向北,汽车开到一条废弃的国道,再左转,驶过一座桥,眼前便是一条无限延伸的乡村小路……弟媳说沿着这条路一直往西,还有十来分钟就能到达他们虾塘。
记得上次回老家还是3月底,那次我已经吃上了弟弟养殖的第一波小龙虾,我在朋友圈开玩笑说“我实现了小龙虾自由”,而这次回来已经到了龙虾收尾的阶段,小弟威依然用多种口味组成的龙虾宴迎接我和大弟虎成的回来。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他的百亩虾塘是什么样子呢,这还是我第一次带着小布丁来现场看看。
那天天气不是很热,毛毛细雨过后,微风送来阵阵凉爽,远处的小伊山和大片农田相映成趣,让人心旷神怡。正值盛夏时节,虾田边上草木葱茏,蜂飞蝶舞,弟媳种植的玉米、香瓜、黄瓜等农作物已经到了收获的时节,硕果累累,不远处的另一块水田里翠绿的荷叶层层叠叠,几株白色的荷花犹抱琵琶半遮面,在荷叶的守卫下含苞待放。在简易搭建的小房子边上,好几只小猫和小狗正在小路上、草丛里追逐玩耍。刚到这里的小布丁看到小动物兴奋不已,她开心地追着小猫给它们起名字,她把第一只黄色的小猫咪叫做“叮叮当”,第二只白色的小猫叫做“小白云”,第三只小黑猫叫做“灯光”。我百思不得其解,为何小黑猫要起名叫“灯光”呢?她没有回答我,忙着去捉小蜻蜓了。
虾塘边的栅栏好像把这个世界一分为二,一边是恬淡宜人的田园风光和嘻嘻哈哈的我们,一边则是如火如荼的劳作场景和陷在淤泥里抬不动的双腿。小弟采用的是虾稻共生的养殖模式,如今龙虾已经到了收尾阶段,当下正在进行水稻种植,他雇佣的村民们有的忙着运送稻秧,有的弯腰忙着种植,他们夫妻两也开着插秧机在水田里来来回回穿梭。这便是他们这段时间忙忙碌碌的劳作常态,头顶烈日,脚踩淤泥,马不停蹄,在龙虾大卖的那段时间里更是夜以继日、披星戴月、接来送往。一两年下来小弟被折腾得又黑又瘦,有的亲戚甚至形容“不成人样”,自打我弟媳小雪也全职加入之后,天生肤白的她也很快黑了几度。很多亲戚朋友都难以理解为什么他一定要干这个行当,但是他们夫妻两从未愁眉苦脸抱怨过,反而每次看到的都是满面笑容的样子。
据说今年小龙虾市场行情并不是太好,可能辛苦一年也并未赚到多少钱,但是小弟依然踌躇满志,说他已经摸索出一些经验,相信明年一定会养得更好。
在养龙虾这件事情上,我小弟堪称孤勇者,他的选择胆大而冒进,身边反对声不绝于耳,但天生喜欢捉虾摸鱼的他力排众议、固执己见。
我曾想,如果这是一个有志者事竟成的故事,或许我小弟真能让人刮目相看呢;如果这是一个不到黄河不死心的故事,那他应该会从中接受教训回头是岸吧?到底是哪一种结果,没有试过谁又能肯定,在这个世界上,谁说群众的眼睛就一定是雪亮的,少数就一定要服从多数呢?
回想自己曾经的求学之路,仿若有一股执念,就是想读自己喜欢的新闻专业,高考与之失之交臂,我就努力通过考研去实现它。当梦想之花真的如愿绽放——成功保送南师大新传院读研时,那份喜悦之情难以言表。在考研之前,记得有老师直接给我泼凉水说“我觉得你很难考上”,在保研之后,也有长辈说了类似于今天张雪峰的话“新闻这个专业,你毕业就失业”。每一次,我在一番垂头丧气之后都会重振旗鼓对自己说:面对热爱,不去试过,你又怎么知道结果?不去追求,你又怎么可能拥有?
那天傍晚,当我们几个参观虾塘的人采摘了瓜果、荷花、荷叶准备回去时,一身污泥的小弟从水田里走上来说,他们的插秧机陷进了淤泥里,马上要联系吊车把它拉上来。在我们走后,他们夫妻两又忙碌到十点钟才结束。
对于虾塘半日游的我们来说,看到的是令人沉醉的田园风光,而对于日夜坚守在这里的他们而言,面对的却是层出不穷的困难和挑战呀……我不禁想到山水田园派诗歌鼻祖陶渊明,他写下了那么多清新自然、意境悠远的诗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但是在这些令人称道的诗歌背后,诗人劳作成果是什么呢?他在另一首《归园田居》里说,“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难推断,历史上这些选择隐居的文人墨客最终并不是靠自己的劳作为生,因为真正的农耕生活必然是枯燥而艰辛的,当种植成为生计有几个人还能保有那份诗意?
如今,我觉得在我小弟和弟媳身上,那份乐观和信心比起这些所谓的诗意更令人钦佩吧。相信不管从事什么行业,只要脚踏实地、全力以赴,一定能够续写属于自己的那份昂扬向上的人生!
那么,田园里的那只小黑猫咱们就叫它“灯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