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如果不选择与有仁的人相处,怎么说明你是明智的呢?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选择有“仁”的人一起相处,你的言行也会受到他们的影响而变好。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知者利仁。”
子曰:“唯仁者能好人,能恶人。”
“仁”,此处我理解为一种人生境界。简单一点,就是:看得开,吃得香,睡得着。这种境界的人身边很少见,倒是不少退休在家的大爷大妈很接近这种人生状态,可见,要成“仁”,是需要岁月的洗礼和时间的磨练的。
子曰:“苟志于仁矣,无恶也。”
在成长的过程中,一定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染上一些坏习惯,如果能及时发觉,并且有志于克服,就像富兰克林的优秀品质养成一样,那样就能避免犯错了。
子曰:“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君子爱财,取之有道。
富贵与贫穷,跟家庭有一定的关系,但最终还是与个人的能力有关,个人的认知水平对应着个人的贫富层次。其中可能会因为运气或意外出现比较大的偏差,但最终一定会回归到你个人认知能承载的程度。
网上常报道一些中了大奖的人在几年之后就被打回原形的新闻,还有一些人创业失败不久后再东山再起屡见不鲜。
所以,不用羡慕别人多富多富,即使给你这么多钱,你也掌控不了,努力提升自己的认知才是王道。
子曰:“我未见好仁者,恶不仁者。好仁者,无以尚之;恶不仁者,其为仁矣,不使不仁者加乎其身。有能一日用其力于仁矣乎?我未见力不足者。盖有之矣,我未之见也。”
子曰:“人之过也,各于其党。观过,斯知仁矣。”
每个人的过错都不一样,只要观察他犯过的错误,才能知道他的仁德。
用这句话反推一下,具有仁德的人,所犯错误一定很少,或者不会犯一些原则性的错。
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到达了一定的境界,领悟了人生真谛,生和死,其实没有那么大的间隙。
还真有那么一刻,感觉心境豁达得不行,前所未有的轻松,什么都可以不在乎。但也就那么一刻,第二天就被世事所扰,再也没有那样的体验了。
如果朝闻道,并且能持续不断地感受到道,说明是真的得道,那就真的可以死了。但是如果只是灵光乍现,其实并没有真正得道,“夕死”是有一定商榷余地的。
子曰:“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引申到创业。虽然现在是一个万众创业的时代,但是创业的真实并不那么风光,除了极少数创业公司能活得不错,大部分很苦逼,所以,在一起的创始团队一定要做好“恶衣恶食”的准备,如果不能做到“恶衣恶食”,散伙和失败的可能性极大。
子曰:“君子之于天下也,无适也,无莫也,义之与比。”
为什么有些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都能成功,是因为他们遵循一套不变的成事的底层逻辑,如这里所说的“义”。
如贝索斯所言:与其关注未来十年的变化,不如关注未来十年什么是不变的。
子曰:“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人怀惠。”
观念不一样,造就了不一样的人生。
子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引申到企业。利,是每个企业所追逐的,如果没有利,肯定没人去做这件事。“放于利而行”是指为了追求利益,已经到了不择手段、不顾吃相地发展了,这肯定会招致消费者、合作伙伴的不满,企业肯定不能经营长久。
而有些企业,诚心为消费者服务,甚至亏损去做,提供好的产品和服务,一段时间后却有了不错的利润回报。
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礼让”,谦谦君子,和为贵
子曰:“不患无位,患所以立;不患莫己知,求为可知也。”
现在这个社会,真才实学是掩盖不住的,除非与世隔绝,决绝要当隐士。所以,不要抱怨没有伯乐或者怀才不遇,你自己就可以当自己的伯乐,你也有足够多的发声渠道使自己被人所看见。最重要的是,你要有足够大的能力支撑自己。
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这段没读懂。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这里的“义”,也可以引申为长远着想,而“利”则喻为目光短浅。因为“义”是有时间穿透力的,“利”则在一时得失。
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时刻保持保持一颗上进和开放的心,学习别人的好处,反省别人的错误是否在自己身上也存在。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子曰:“事父母几谏,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
我们与父母之间的认知差距是正常的,即使他们有不一样的做法和看法,我们要理解,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随着科技的发达,即使远游,我们也能如在身边一样,每天可以通电话和视频。但这肯定不能代替在父母身边的照顾,所以即使“远游”,也需要定期回家看看父母。
子曰:“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这个“孝”不是太同意。如果是因人而事的“父之道”,这种坚守值得商榷,如果是通行天下的“父之道”,三年太少,应该是一辈子才对。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一则以喜,一则以惧。”
这个应该都会记得吧。
子曰:“古者言之不出,耻躬之不逮也。”
这种做法不太好,因为缺乏监督,有时候做着做着就半途而废了,虽然没有被“耻”,但是事没有做成呀。现在流行一个相反的做法,就是公开自己的行动和目标,让朋友圈监督自己的执行,还每天打卡,对自律能力差的朋友,完成率确实能大大提高。
子曰:“以约失之者鲜矣。”
用礼来约束自己的人,很少会犯错误。
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
君子说话要谨慎,勤于行动。
子曰:”德不孤,必有邻。“
有道德的人是不会孤独的,一定会有志同道合的人与他相处。
子游曰:“事君数,斯辱矣;朋友数,斯疏矣。”
这句不好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