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塘笔记 ~jeff
兴塘的意思就是兴修池塘,兼具使之兴旺知意义。因少时我地常兴修池塘,自己曾亲身经历,印象颇深,故沿用这一概念。其实,我兴修的只不过是我家门前的一个十来平方的小水池,算不得池塘,这里也只是借用一下,拉虎皮做大旗。
我家院子的东南角有一口人工水池,存在的历史应该跟我年龄差不多。记忆中我家从洼地里搬到岭脊上,池塘就安安静静地伏卧在那里,像一个历史老人记录我家的生活,记录我们的成长,也记录着东来西去的过客。
池塘原本不大,初始的样子估计也就一半大,当初是用来供应我们生产队小砖瓦窑厂做砖瓦用水。经过数十年的变迁,才成了今天“烟波浩渺,浩浩荡荡”之势。因为它早与我家院子的地理环境融为一体,现在看起来倒像是一个天造地设的天然水池。
土地因水而有灵性,这一点我深信不疑。南方水草丰茂的地方生机勃发,而北方戈壁沙漠等因雨水稀少一片荒凉。虽然只是一口小水池,我深信它滋养了我家的灵气,使得家庭能够向着积极的健康的正确的方向去发展。
对农家来说,小水池的用处还真不小,除了日常的洗刷,小鸡小狗喝水也方便,我们自家菜园里种的菜也不用担心气候干燥缺水。以前也尝试放点小鱼小虾,种些莲藕,但由于是在公路附近,放养了鱼却成了别人家的鱼缸,莲藕也由于池塘边的树荫遮挡而长势不佳。后来家家户户都安了自来水,水池的地位就显得不是那么太重要。建院墙的时候,家里人打算把水池填起来,说是院子开阔一些。当时就遭到我的极力反对,我一万个不同意,他们只好作罢,小水池才得以保留下来。
一到雨天,房前屋后的雨水都要经过水池汇聚,然后流向远方。雨水的汇聚使得水池容易积满,也总是有鲜活的水流入,但也带去了泥沙和杂物。以前我在家的时候,每到冬季雨水稀少的干旱时节,水位线下降,池塘周围的淤泥便逐渐显露出来。这时候,我看不下去了,就喜欢拿起铁锹清理淤泥。一边清理,还顺便将水体拓宽了不少,以至于水池面积和深度都总是增加。从某种程度上,我微不足道的劳动却成就了它的成长。
我把兴修的好处归纳了好几点。首要,淤泥被清理,水池得到兴修扩大;其次,淤泥被扔在水池周围加固了堤坝,还可以为堤坝上的花草树木提供肥力;还有一点,我把这样自由自在的劳动当成锻炼身体的好方式。或许还能找出更多的理由,但这几点足以让我心甘情愿地去自觉劳动而不甚感觉辛苦劳累。所以,凡事多往好处想是一种积极的心态。如果带着一幅被压迫被奴役的心理去劳动,愁眉苦脸地,不仅单调乏味,还情绪低落伤身体。
今天天气不错,阳光明媚微风徐徐,坐在太阳底下要不了十分钟保准睡意朦胧,那一睡半天就废了。我不希望这么好的日子被白白浪费掉,做点事情才能使得平淡无奇的日子更加具体,有张力,也会成为枯燥冬天里除了寒风,除了白雪之外的另一种风景。
带着兴趣去劳动,就不再只是干辛苦的体力活,而是升华为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方式。就像城里人到农村去买地种菜一样,不单纯是为了菜,更是体验到了回归自然的乐趣,和参与劳动的喜悦。
拿起铁锹,铲起淤泥,沉甸甸的份量是一种力量的抗争,激发起我体内的潜能。我一锹一锹从水池里挖起臭烘烘的烂泥,拖泥带水地抛到水池的堤坝上。烂泥在池子里或许是多余的废物,但到了岸上就成了保护堤坝的材料,成了滋养树木花草的养料。不经意时,一锹泥抛出去却被一堤坝上的藤蔓或枝条挡了一下,一小块被反弹回来,由于躲闪不及而落在身上。于是,衣服上就挂了花,但我一点也不嫌脏,也不觉烦,这倒成了我与土地接触最亲密的方式。在一颗棕榈树下堆积满了枯枝败叶,被我当成坚实的大地,一脚踏上便深陷其中难以自拔,这或许也是我行事风格踏实,一步一个脚印的另类诠释。常有文人雅士吟风弄月,或歌颂或赞美土地,或在笔端纸上讨论对家乡对故土的热爱,却不肯为家乡劳作付出,生怕与土地接触弄脏了自己,这份忸怩作态的虚情假意与叶公好龙并无二致。
一个小时左右的劳动,收获的是水池大约半个立方左右的扩容和被清理出来的淤泥,还有疲劳与成就感。预报说,从后天起会有一次为时三天以上的降水,刚好使水池得到补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虽然挖出的泥不算多,但终究是容量更大了,胸怀更宽广了。无论小水池还是江河湖海,都需要经常清理打扫才不致被无用之物堵塞而不能自新。
国家新一轮的土地政策已经出来了,土地承包经营权三十年里基本不变!稳定的政策才有稳定的人心,土地是自己的,为它投入为它付出理所当然。
爱你的家乡吗?爱那片曾经孕育和滋养你的土地吗?如果爱,就为它出点力流点汗。不要让它荒废,更不要只顾索取。投入了付出了,它就会感恩报答你。一味贪婪索取,迟早会遭大自然无情的报复。
~12.11.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