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和孩子睡前卧谈时,会用到深度会谈这套对话模式。
我们可以用这样的深度会谈模式去帮助孩子处理情绪问题。
这套对话模式其实在告诉我们,也在告诉孩子:
无论发生什么,都有我们可以学到的东西。
深度会谈如何应用?以我和孩子在睡前展开的一段对话为例:
1、从数据导向的提问开始(倾听)
“今天印象最深的事情是什么呢?”我问。
孩子告诉我一次消极体验,同学给他的卡片弄丢了。
(这个时候,孩子启动的是理性大脑,解决方案在做准备。此时,作为父母教练的原则是不给任何建议。建议,有时候也是一种评判。有没有发现,我们想给对方建议,是因为我们没有接纳?)
2、紧跟一个情绪相关的问题(同理)
关注“感受”非常重要,我们需要关注数据背后相应的情绪。在此过程中,其实也在培养孩子面对和表达处理情绪的能力。
“好可惜,当时你心情一定不太好吧?"
"是啊,我太伤心了,伤心的我不能再伤心了。"
"如果是我,我丢了喜欢的东西,肯定和你一样难过。"
同理的背后是接纳,当我们创建“接纳”,才会激发创造
3、价值导向的提问(价值)
“天天,从这件事里,你学到了什么呢?”
“要好好保管自己喜欢的东西。”
“还有呢?”
“其实,就算是真的丢了也可以有办法,我围棋课上老师还会奖励我卡片呢!还可以自己画一张。”
“哇,想到这些办法,你心情怎么样?”
“没那么难过了啊!”
“哦,办法不错哦,思想列车可以掉个头。(转念)虽然丢了心爱的卡片,但你又收获了很多棒棒的礼物啊!”
父母教练需要有正向思考的能力,
帮助孩子从一件事中萃取出价值。
4、带向未来的提问(行动)
“以后再遇到这样的事情,你会怎么做呢?”
“多想想想办法,怎么把东西放好。”
“还有.........”
不难发现,上图中左边一列的关键词都是教我如何“搞定”他人,右边一列关键词都是关于我们自己。
工具的套路虽然容易掌握,但作为父母教练,更重要的是自己的状态。
一旦在和孩子对话过程中,产生控制感,教练对话就容易变成质问。当孩子启动了爬行脑,就会想要逃离,或者产生对抗。
善用工具的目的是去链接一切美好,我们创建的是一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来帮助孩子做n+1的推进。这里的n是孩子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