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在语文书里见过苏东坡,“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一篇篇朗朗上口的佳作,在懂与非懂中,在老师热情洋溢的讲解中,朦朦胧胧地认识古代这位非常有才华的诗人,像李白、杜甫、王安石那样,读着、背诵着他们的诗及名字。
再一次见苏东坡,是在惠州西湖游玩的时候,无意中碰到的。西湖边,静谧的参天古树成林,小亭、阁楼、长廊,青石板台阶,古朴的装扮,氤氲着一股浓郁的书香气息。
一般来说,只有深厚的文化历史长久沉淀,只有出色的文人墨客到往过的痕迹,才能造就这样的景致。就像黄鹤楼,这么多年经久不衰,不仅因为它能登高望远,也不仅因一首脍炙人口的“故人西辞黄鹤楼……”而是这里荟聚着各个朝代的文化精髓,是文化的力量,让它源远流长!
西湖,我第一次游。但鼻尖嗅到的气息告诉我:这里有故事……
往前走,倒还真的验证了我的感觉。一副巨大的雕像高高耸起,是东坡先生头戴高帽长须飘飘掩卷沉思迎风而立。
苏东坡?耳边很自然又响起了他的诗: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因为知识面狭窄,我只能想到这些。参观完陈列馆,瞻仰他与王朝云一起的雕像,空空的脑袋又装进了新的养料。
回到家,大量查阅关于苏先生的资料,读他的故事甘之如饴。44集的连续剧《苏东坡》也接连着看完了。
他的一生,幼年、父母妻儿、仕途,直到老去。通过荧幕都已知晓。
原来他不仅只是满腹诗书,才华横溢,还是一个心怀天下苍生受人敬重的好官。为人刚正果敢,一生正气凛然,不惧奸污邪恶势力。只可惜,常受小人排挤,仕途极其不顺,常遭贬谪。
我在惠州认识的东坡先生,惠州能有今天的蓬勃发展也离不开东坡先生,本想好好了解惠州与先生的故事。无奈电视剧里倒没祥说。也许,在先生的一生中惠州只是微不足道的一小段,因为他的一生被贬了那么多次,去了那么多地方;可是在惠州的史策上,先生却是举足轻重的大篇章!
在凤翔,改革衙前之役、查决囚犯、赈济灾害、修筑东湖、为发展凤翔酒业呼吁奔走,三年时间,为凤翔人民做了数件实事好事。
在海南儋州,当初的穷荒野岭,不毛之地。这是先生被贬到的最后一个地方,也是最穷苦的地方,面对一群思想封疆不化的人,不知如何打井取水,不懂耕种粮食,生病了就杀牛祭神,从不吃药。先生过去后,不仅教会他们这些,还调和了汉人与其他族人的关系,鼓励大家通婚,其乐融融,一片祥和。
先生的一生,是颠沛的一生,辗转去过数地。可先生每到一处,都带来了那里的转机与生机,带来了富裕和欣欣向荣,是当地的福气。以至每次的离开,满城的百姓抹泪相送,无不感人至深!
一千多年了,先生的故事还是这么明晰。他的才华和风骨,值得世代铭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