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大家是否听过这个实验:
01. 著名的实验
科学家在做一个关于动物的实验时,他以狗作为研究对象。刚开始,他将小狗关在笼子里面,只有蜂鸣器一响,小狗就会受到难以忍受的电击,狗关在笼子里面,逃避不了电击。经过多次实验以后,只要蜂鸣器一响,这时候把铁笼打开,小狗不但没有逃跑而是在电击出现前就先倒在地开始呻吟和颤抖,而它已经有可以离开的条件了,但它却待在原地等待痛苦的到来。这一现象称为习得性无助。
美国心理学家塞利格
02. 在身边的现象
这种现象当然也会发生在我们的周围:比方说一直没有投进去的篮球会导致我们不喜欢打篮球或者觉得(不适合打篮球),一直没有反馈就会让我认为不适合做某些事,会把问题归结到自己的身上。我当时就是这么想的:我有时候说话没有回应,我会觉得自己像空气一样,而我的做法是变得沉默,不再爱说话了……后来渐渐地发现,这并不会对我的成长有什么改变,反而只是缩得更小了,到最后连迈出那一步的勇气都没有了。习得性无助让自卑之人愈加自卑。可见,习得性无助是限制我们发展的条件,我们很可能在它的影响下,做出了一些逃避的举动。
03. 转换观点
这时候我们需要换一种思考的方式:一直没有投进去的篮球是不是因为自己的动作不够规范?一直没有得到的反馈是不是因为自己的方法没有使用得当?很多学生都是因为自己努力了,但却没有取得好的成绩,因而自暴自弃了,这时候会导致先前的努力工作都会白费了。可那些努力白费了嘛?其实并没有,他侧面告诉我们这条路是行不通的。科学的学习方法是第一要素。
每个人的状态都会不一样,有的人在早间精神状态很好,这时候可以做一些高效的工作,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有的人在夜晚大脑十分清醒,可以学习的效果很好,我们需结合自己的效率情况做出合理的学习安排,每段时间都是很宝贵的,那些多出来的时间又可以巩固不太牢靠的问题。科学的时间管理也是重要一环。
如果觉得某次没有发挥好,就小规模的试验几次,通过对比不断发现不足,不断修正方法,他可以让自己知道自己的真实掌握情况,而不是我所认为的已经很努力了,大脑是很容易产生迷惑性行为的,千万不要被它给骗了哦。不断优化反馈结果并且重复验证将会使努力的结果越来越明显。
好的学习方法加上科学的时间管理再加上良好的反馈结果且重复验证,会让我们不在思考那些习得性无助不无助,而是转换观点把注意力放在每一件事情的成功经验上面。我相信持续不久,就会做出理想的成绩出来。
如果觉得结果不太理想,可以略加休息,调整心态,不要过早的下结论。我们都是很优秀的,只要愿意做,就没什么不可能!